10月1日起,中國決定對從智利進口金屬礦產品等項目實施零關稅政策。昨日,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關稅減免將使國內企業進口成本下降,但同時也對國內銅價構成壓制,國內企業從中受益有限。
據記者了 解,本次調整的范圍包括:對原產于智利的7391個稅目的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其中金屬及非金屬礦產品、大部分有色金屬初級產品等2834個稅目實施零關稅。
進口成本可下降
據了解,智利目前已成為中國在拉美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智利在全球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銅進口國,每年在中國從智利進中90%都是銅和礦石。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智利精煉銅及許多半加工銅制品的進口關稅為2%。
而由于中國進口銅大部分都是智利銅,本次關稅的減免將使進口成本顯著下降,從而直接對國內銅價構成壓制。在關稅為零的情況下測算,現貨進口成本將由74213元降為72760元。
國內銅企受益有限
中國有色工業協會銅業分會秘書長尚福山對記者表示,即使實行零關稅,下半年國內進口銅礦產品也不太可能大增。
他表示,因為2%的關稅在目前較高銅價情況下只有不到2000元的降低,對企業刺激不夠大;目前國內進口銅礦及產品渠道還是比較多元化的,智利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這些產品智利企業也在LME做了套期保值,其價格變化還是要看國際行情的走勢,因此國內銅企受益可能有限。
加工貿易門檻阻礙
盡管進口成本下降的事實還未能確定國內銅企究竟受益多少,但是目前加工貿易環節的政策, 卻很明顯地將使銅企處于面臨巨大風險的境地。
這種風險就是銅企無法享受零關稅進口銅原料,但出口時卻需支付10%的出口關稅。
據了解,今年1月1日起,進口廢銅或銅精礦,出口未鍛軋銅被列入進料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不再審批上述品種的加工貿易合同。4月10日起,國內精煉銅以及銅合金的出口暫定稅率由5%上調至10%。
沒有加工貿易許可證,冶煉廠不能免稅進口銅原料,同時還要為精煉銅出口支付10%的出口關稅,成本大大提高。國內銅企業無法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獲取銅資源,因此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冶煉企業來說,陰極銅出口的高關稅和增值稅“高征低退”政策將使國內銅企業無法利用國際市場對進口原料進行保值,從而面臨巨大的甚至是無法承受的風險。由于國內銅價遠遠低于國際銅價,進口銅精礦得到的加工費再高,也被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巨大差異“吃”掉了,反而可能虧損。
有專家建議,在目前市場條件下,國家可以考慮有限度地恢復銅精礦的進料加工貿易政策,如根據企業生產規模給予一定的進料加工貿易比例。在國內外比價回歸至正常水平和相關配套政策落實后,再擇機取消進料加工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