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聚乙烯與氯磺化聚乙烯的結構與性能及共混硫化體系栗娟,王艷志,耿海磊,賈磊,辛振祥氯化聚乙烯(CM)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經無規氯化而生成的一種飽和彈性體。CM的分子結構具有與原料聚乙烯相同的主鏈結構,只是主鏈碳原子上的部分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由于主鏈的飽和性賦予其優良的耐臭氧、耐侯、耐熱老化性,結構中的極性氯原子賦予它良好的耐油、耐燃和自由著色性。氯磺化聚乙烯(CSM)是聚乙烯經氯化和磺化處理后,其結構的規整性被破壞而變為在常溫下柔軟而有彈性的聚合物。CSM的分子結構與CM相似,但由于引入亞磺酰氯基做交聯點,使其像其他通用橡膠那樣便于硫化,這一點極有利于使其彈性充分發揮出來。CM是將代替受“蒙特利爾國際公約”限制的CR、CSM的產品,市場潛力巨大。CM的結構與CSM相似,但從材料的合成技術和工藝上看CM比CSM簡單,價格較便宜,因此在需要降低CSM的成本時,常并用一部分CM。本文主要研究了CM與CSM的結構與性能及共混硫化體系。1實驗部分1.1主要原料CM,青島海晶化工集團;CSM40,吉林石化公司;MgO,日本協和化工會社;N550,青島德固薩炭黑廠;DOP,濮陽億豐新型增塑劑有限公司;DCP,上海高橋石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TAIC,黃巖東海化工廠;Na一22,鶴壁里程助劑有限公司;S,天津薊縣興興化工廠;TDD、NC,青島萊茵化學公司。1.2主要實驗儀器差示掃描量熱儀NETZSCHDSC204,德國NETZSC公司;橡膠開煉機S(X)160A,上海輕工機械技術研究所;高精密度自動快速前頂開模熱壓成型機HS一100T—FTMO一2RT,深圳佳鑫電子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硫化特性儀EKT一2000M,曄中科技有限公司;萬能試驗拉力機Ts一2000,曄中科技有限公司;邵爾硬度儀,上海險峰電影機械廠;老化試驗箱40lA型,上海試驗儀器廠有限公司。1.3試樣的制備混煉膠由開煉機混煉,加料順序為:生膠→穩定劑→填充劑、增塑劑→硫化劑。試片硫化溫度為160℃,時間為正硫化時間。1.4性能測試采用NETZSCHDSC204測試玻璃化轉變溫度。拉伸性能按GB/T528—1998測試;邵爾A型硬度按GB/T531—1999測試;耐老化性能按GB/T3512—2001測試;耐油性能按GB/T1690—1992測試;其他性能的測試均按照相應的國家標準進行。2結果與討論2.1CSM與CM的結構與性能熱分析是表征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之一,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是應用最廣泛的熱分析技術之一。在實際應用中,塑料和橡膠材料的機械性能與其熱性質——玻璃化轉變溫度(Tg)、熔融溫度(Tm)、結晶溫度(Tc)、比熱(Cp)及熱焓值等有一定關系。從圖1可以得出,隨著氯化程度的增加,CM的玻璃化溫度升高。這是因為隨著氯含量的增加,分子鏈的柔順性變差,所以玻璃化溫度隨著CM氯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樣氯含量的CSM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低于CM,這可能是受分子鏈上亞磺酰氯基的影響。在CSM中部分氯原子連接在亞磺酰氯基上,在CM中氯原子連接在主鏈上,這兩種結構的差異,使同樣氯含量的CSM的耐寒性優于CM。圖l中50℃左右的峰是聚合物的二次結晶峰,這是因為CM氯化不均引起的。CM氯化不均勻,導致分子鏈中有部分未來得及結晶的聚乙烯的鏈節存在,隨著溫度的升高,這部分聚乙烯鏈節的活動能力提高并結晶,DSC圖上出現了結晶峰。CSM相比CM,其氯化的均勻程度比較好,在DSC圖上基本上沒有聚乙烯的結晶峰出現。圖1 CSM和CN的DSC曲線(1)CMl30BTg;249.1℃;(2)CMl35BTg:Z57.1℃;(3)CMl40BTgc267.5℃;(4)CSM40Tg:252.7℃。2.2CSM與CM的共混2.2.1實驗安排及結果表1為不同比例的CSM與CM共混實驗結果。2.2.2結果分析在實驗范圍內,隨著CM并用比例的增加,共混硫化膠的焦燒時間延長,加工安全性能增加;正硫化時間縮短,硫化效率提高;交聯程度增加。CSM經過氯磺化以后,分子鏈中引入亞磺酰氯基,表1不同比例的CSM與CM的共混結果配方編號l#2#3#4#5#6#CMl40B,份020406080100CSM40,份100806040200M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