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消息打破了中國輪胎行業往日的寧靜——中國輪胎行業第一個行業準入標準正在醞釀出臺。
受國家工信部委托,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正在組織開展《輪胎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準入條件》)的研究制定工作。據本報記者了解,《準入條件》將通過對輪胎產品質量、輪胎生產企業能源、資源消耗的具體細節標準制定以及對水污染、大氣污染等排放限值要求,規范輪胎行業整體生產能力。
7月30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數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準入條件細則敲定之后將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正式頒布時間還不能確定。
業內人士認為,《準入條件》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輪胎業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控產能過剩。與此同時,一大批中國輪胎企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輪胎行業數年以來的大洗牌一觸即發,新的產業格局或將形成。
呼之欲出
“《準入條件》現階段仍在修改和討論過程中。”本報記者從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衛民處證實了上述消息。
據了解,《準入條件》出臺后,將采取網上公告的方式,由地方工信部門對當地輪胎企業進行核準,并上報到工信部,屆時工信部將組織行業專家按“輪胎生產企業準入公告申請書”的內容進行核準。而最終進入公告的輪胎企業,可享受到國家政策以及銀行等多方面支持。
“通過國家相關部門檢測,輪胎企業的能耗排放值等各方面指標合格的輪胎企業將進入公告,不合格的要進行整改或者淘汰。”對于《準入條件》的具體細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趙文權沒有透露更多內容。
至于《準入條件》的具體實施時間,趙文權表示:“經過修改和討論確定細則之后,工信部將發布征求意見稿,至于何時能夠正式實施,還不能確定。”
“提高產業集中度,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是制定《準入條件》的初衷之一。”趙文權認為,這是國家第一次制定輪胎準入標準,對中國輪胎市場環境和企業生存環境都有重大的影響。
生死之考
《準入條件》的實施,對已經在華建設工廠的外資企業并沒有太大壓力。“這對我們公司沒有影響。我們已經通過環評,并建立了三家工廠。”韓泰輪胎中國總部的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政策出臺之后,對于我們這種小規模輪胎企業,簡直就是一紙‘死刑判決書’。改造就需要成本投入,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山東東營的一位輪胎企業老板無奈地對記者表示,“這兩年,輪胎市場越來越不好做,實在不行,我準備賣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