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我國橡膠資源緊張而輪胎翻新率過低,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日前發出呼吁,我國輪胎急需“翻修”。
贏利分析
輪胎成本的70%在胎體上,磨損的只是胎面。一條輪胎若能翻新3~4次,可頂2~3條新 輪胎使用,大大降低成本,節約資源。舊輪胎的翻新再利用是國際公認的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的主要途徑,也是廢輪胎減量化的主要措施。為確保輪胎的翻新再利用,各發達國家都要求新輪胎生產商的產品必須能多次翻新再利用。
市場前景
2004年我國翻新舊輪胎約800萬條,占新胎產量的4%,而發達國家翻新輪胎的使用量是我國的3倍,差距甚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為發達國家重點研究的是如何增加翻新次數,以節約資源。我們研究的是如何能夠超載,以滿足國內市場不合理的超載欲望,使絕大多數輪胎失去了翻新價值而成為廢輪胎。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國內輪胎產量在2004年已達2.39億條,居世界第二位,廢舊輪胎的產生量約1.2億條,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長。我國從2003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一大橡膠消費國。然而,我國橡膠資源十分匱乏,70%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甚至大于石油。
政策環境
因此,“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建議,我國應盡快出臺《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條例》,推動舊輪胎翻新和廢輪胎橡膠粉技術、裝備和市場的發展。一旦各地開始將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立規范的回收體系,中國的輪胎翻新業將正式啟動。
結論
ITAT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已經擁有有效會員50萬,目前整個銷售收入有75%來自于會員的重復消費,只要你想到消費者在豪華的購物環境中享受大品牌、高質量的貨品,價格卻是大品牌產品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