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廢舊輪胎似乎是“黑色污染”的代名詞。如何讓廢舊輪胎有效利用,防止污染,已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我國同美國、歐盟一起處于世界廢胎產生量前列。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報廢的輪胎數量已由2000年的0.32億條增加到2007年的1.5億條,重量也從1.2萬噸增加到310萬噸。預計到2010年,廢舊輪胎的產生量將達到2億條。隨著輪胎翻新技術和廢舊輪胎再生橡膠等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國廢舊輪胎回收再利用近年來取得很大發展,廢舊輪胎也從廢棄物變為緊缺資源,回收價格一升再升。
廢舊胎再利用節能又減污
橡膠具有很強的抗熱、抗生物、抗機械性能,被替換淘汰下來的輪胎或報廢輪胎,掩埋在地下百年都難以降解;如果長久露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不說,而且極易滋生蚊蟲,還易引發火災。廢舊輪胎回收再利用既節約資源又能夠減少污染,還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從世界范圍看,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率已從1990年的不到10%—15%,提升至2007年85%—90%以上,積壓的廢舊輪胎由30億條減到了10億條以下。其中,舊胎翻新達9000多萬條,占到新胎產量的6%,創造的經濟價值每年在60億美元以上;利用廢胎加工再生材料如膠粉、再生膠等,年生產量也有350萬噸之多,實現產值可達15億—20億美元。
我國廢舊輪胎回收再利用經歷了幾十年的艱辛努力,可以說是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發展。在計劃經濟時期,輪胎的翻新只是為彌補新輪胎的供應不足。如今,輪胎翻新再利用走向了產業化發展道路,品種涉及工程輪胎、載重輪胎、農用輪胎、轎車輪胎等各種輪胎。據統計,目前我國僅翻胎企業就達400余家,年翻胎能力在1000萬條左右,有10家企業年產能超過10萬條。
據介紹,廢舊輪胎再利用有多種途徑,一是翻新再利用;二是可切割和改制為其他材料等;三是粉碎加工制成顆粒、膠粉、再生膠及其制品;四是化學裂解為燃氣、燃油、炭黑及金屬材料;五是能量回收,作為水泥、鋼鐵廠的熱法燃料、添加材料和發電、熱電廠礦企業鍋爐燃料,以及用于生產柴油等。近年來,我國的廢舊輪胎的回收利用率基本上保持在了90%—95%以上的高位。其中,僅翻胎和再生膠、膠粉的生產產值就在110億元以上,占到橡膠工業3450億元產值的3%。值得一提的是,明年1月1日將要實施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為廢舊輪胎回收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據。
據介紹,目前我國的翻胎技術和工藝有了很大提高,翻胎生產設備的國產化率已達到90%以上,生產能力也能滿足需求。
舊胎翻新率還有待提高
雖然我國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率很高,但廢舊輪胎的翻新率與歐盟等20%以上的翻新率相比卻很低,目前只有4%左右。據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介紹,造成翻胎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制約因素除了認識上的不足,還有行業管理以及價格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們對舊胎翻新的認識不足。輪胎生產企業按照國家標準,在輪胎上標注了磨耗極限標志,但多數人無視它的存在,或者不知道有這一標志,更不知道舊輪胎可以翻新再利用,往往一條輪胎用到淘汰為止,使輪胎失去了翻新再利用的機會。
其次,輪胎翻新行業“小、亂、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無照經營的翻胎小作坊近年來快速發展,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他們無視用胎安全,攪亂了翻新輪胎市場,損害了翻新輪胎的形象。再加上不法商家生產的“套頂胎”、“刻花胎”等偽劣輪胎,使得翻新輪胎難以讓人放心使用。
第三,輪胎回收環節的不規范和回收市場地域的不平衡,使資源分散,有些輪胎翻新企業長年“吃不飽”。據了解,就目前而言,廢舊輪胎來源無序,收集主要依靠私人或個體,這些收購個體既無營業執照,又無固定場所,也不知道廢舊輪胎的用途,每年有大量廢舊輪胎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而且,目前我國輪胎翻新的主要銷售市場多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及云南、貴州、四川等地,資源的分散,使有些地方的企業因缺少廢舊胎源而開工不足。
加強管理促進產業發展
我國是橡膠資源匱乏的國家,但同時橡膠資源消耗卻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生產輪胎的耗膠量就達到了58%。在這種情況下,廢舊輪胎的回收并合理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會長周林燕分析,2007年我國輪胎產量5.56億條,其中有近1.5億條用在了輪胎的更新上。如果將這些更新輪胎換成翻新胎,生產新胎的大量橡膠資源就能夠得到節省,我國對橡膠資源的依存現狀才會改觀。
所以,有專家建議,要加快廢舊輪胎回收市場的網絡體系建設,以改變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的無序局面。建設集中的廢舊輪胎回收集散中心是一項涉及面廣、繁雜而系統的工作,日前商務部已在全國24個城市建立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并將從行業市場準入、回收體系市場準入和加工處理利用企業的市場準入3個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回收市場網絡體系的建設和管理,以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的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產業已經從廢物治理、減少環境污染階段,發展為循環利用、資源節約型的社會服務類產業,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產品呈現出多元化合理發展的新局面。為了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產業更要加強統籌規劃,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特別是加強新胎企業和翻胎企業的合作,共同努力提高輪胎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本著“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加快制定《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翻新輪胎回收、加工與售后服務信息化管理體系,嚴格市場準入,倡導大眾使用再生資源產品,并扶持一批重點企業,推進示范工程建設,促進廢舊橡膠綜合利用和輪胎翻新產業化發展。
輪胎翻新業正走向規范化管理時期,僅今年一年就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行業標準,為輪胎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打開了方便之門。如國家強制執行的兩個標準《載重汽車翻新輪胎》GB9037—2007和《轎車翻新輪胎》GB14646—2007,行業標準《工程機械翻新輪胎》已于2008年4月1日實施。國家推薦的兩個標準《再生橡膠》GB/T13460—2008和《硫化橡膠粉》GB/T19208—2008標準也已于2008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隨著相關標準的制定和規范的建立,必將推動我國輪胎循環利用產業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文/徐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