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貧礦資源的基本概念
貧礦,也稱低品位礦,是相對于高品位的富礦而言的。什么樣品位的礦才算是貧礦,對此,世界各國并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地區,也沒有絕對統一的貧礦的劃分標準。實際上,一個國家貧、富礦品位標準的確定,主要取決于礦產資源狀況和采、選、冶技術水平。貧礦既是一個技術上的概念,又是一個經濟上的概念。在技術上,貧礦指因礦石品位低,現行采、選、冶技術尚不太成熟,還不能充分利用的礦產資源。在經濟上,貧礦可以理解為因礦石品位低,導致開發利用經濟效益差的礦產資源。
什么樣的經濟效益算是經濟效益差呢?這也是一個相對的經濟學概念。所謂經濟效益差,是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后,礦山在經濟上盈利能力較差,達不到行業基準收益率,或者達不到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利率。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5年期長期貸款利率約為5-6%。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開發利用后的盈利水平不高,盈利率一般在6-8%及其以下的礦產資源視為貧礦。
我國的礦產工業要求參考手冊規定,鉛礦床的一般工業要求是:硫化礦的邊界品位為0.3-0.5%,最低工業品位為0.7-1.0%;氧化礦的邊界品位為0.5-1%,最低工業品位為1.5-2%;混合礦的邊界品位為0.5-0.7%,最低工業品位為1-1.5%;鋅礦床的一般工業要求是:硫化礦的邊界品位0.5-1%,最低工業品位1-2%;氧化礦的邊界品位為1.5-2%,最低工業品位3-6%;混合礦的邊界品位為0.8-1.5%,最低工業品位為2-3%。 smm.CN
根據國土資源部2001年所作的一項調查,此時我國的生產鉛礦山中,邊界品位最低的0.3%,最高的為3%,平均為0.82%,而以0.5%的礦山最多,占43.75%;實際最低工業品位,最低的為0.5%,最高的為4%,平均1.39%,而以0.7%~1%之間的礦山最多,占47.27%;在生產鋅礦山中,邊界品位最低的為0.2%,最高為3%,平均為0.66%,而以0.2~0.5%之間的礦山最多,占87.5%;實際最低工業品位,最低的礦山為0.7%,最高的礦山為18%,平均為2.95%,而實際最低工業品位在1%~3%之間的礦山最多,占73.17%。
根據這項調查,我們有理由將鉛礦床中鉛的品位在0.3~2%之間,鋅礦床中鋅的品位在0.2~3%之間,鉛鋅礦床中,鉛鋅品位之和在0.5%以上,但一般不高于6%的資源統稱為貧礦資源。如果考慮到近年來鉛鋅市場價格的大幅度上揚的具體情況,鉛鋅貧礦資源的品位上、下限實際上還可以再適當降低一些。
2.我國鉛鋅貧礦資源的數量
我國許多重要的大宗礦產資源,其主要特點就是貧礦多、難選礦多、富礦少,這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國鐵礦儲量中,貧鐵礦占總儲量的98.1%,銅礦、鋁土礦、錳礦、磷礦、硫鐵礦等,甚至鉛鋅礦也是這種情況。在我國大宗礦產未利用的礦產地中,未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礦石品位低。
我國鉛鋅礦的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總體條件是:大中型礦多,特大型礦較少,在已發現的礦產地中,大中型礦床占有的鉛和鋅儲量分別達72%和88%;礦石中鉛少鋅多,鉛鋅比約為l:2.6,而國外為1:1.2;貧礦多,富礦少,易選,礦山鉛鋅品位之和多在5%~10%之間,大于10%品位的礦石僅占總儲量的15%,而國外礦山品位一般都比較高,鉛加鋅大都在10%以上;硫化礦占絕大多數,90%的儲量為原生硫化礦礦石,只有云南的蘭坪、會澤,廣西的泗頂,遼寧的紫河和陜西的鉛峒山等少數幾個氧化鉛鋅礦床。礦石類型復雜,單一的鉛或鋅礦石類型少,共伴生組分較多,共伴生的有用元素高達50余種,主要有金、銀、銅、錫、鎘、硫、螢石及稀有分散元素。主要礦石類型為鉛鋅礦石、鉛鋅銅礦石、鉛錫礦石、鉛銻礦石、鉛鋅錫銻礦石、鋅銅礦石等。
根據1998年國土資源部所進行的儲量套改結果,截至1999年底,鉛礦資源儲量中,有98.29萬噸為邊際經濟的,占3.22%,有263.55萬噸為次邊際經濟的,占8.62%;鋅礦中有42.93萬噸為邊際經濟的,占0.50%,有591.79萬噸為次邊際經濟的,占6.92%;邊際經濟的加上次邊際經濟的,兩者之和,即約有365萬噸金屬量的鉛礦石資源和550萬噸金屬量的鋅礦石資源,可以明確地歸類于低品位礦,這類低品位礦分別占鉛、鋅資源儲量的12%與7.5%。
實際上,我國鉛、鋅資源儲量中低品位礦的數量遠遠不止這些。根據儲量套改結果,截至1999年底,我國鉛資源儲量中有1756.51萬噸為內蘊經濟的,占57.46%;鋅資源儲量中有4876.15萬噸為內蘊經濟的,占56.98%。
儲量套改時之所以將這部分鉛鋅資源劃歸內蘊經濟的,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一是勘探程度低,尚處于普查或評價階段,當時沒有必要進行技術經濟評價;二是因為礦床品位低,開發成本高,國家當時認為不值得或暫時不值得開發,因此沒有將其列入開發規劃,當然也就沒有進行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對于第一種情況,如果品位較高,明顯地有開發利用價值,那么,經過這幾年的工作,其經濟性應該已經確定;而在第二種情況下,相關的資源中絕大多數應當屬于經濟利用價值不高的低品位礦,盡管人們還沒有為其作過經濟評價。
客觀地講,我國鉛鋅礦產資源本來就是貧礦多,富礦少,經過多年的強化開采,特別是經過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選擇性的開發,品位較高、經濟價值也較高的鉛鋅礦床基本上已得到開發,或者已列入國家開發規劃,作為一個完整的礦床而言,有開發價值的已所剩不多了。這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人們對我國鉛鋅礦產資源的總體評價。盡管這一結論失之偏頗,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鉛鋅保有資源中大多數是低品位礦的事實。根據各方面情況來估計,我國鉛鋅保有資源中至少有60%屬于低品位礦。 SMM.Com.CN有色行業網站
2005年年底我國鉛、鋅礦的查明資源儲量中,有2541萬噸鉛、5226萬噸鋅屬于資源量,如果按其中的60%屬于低品位礦進行估計的話,那么至少有1500萬噸鉛、3000萬噸鋅屬于低品位礦。
鉛鋅生產礦山在實踐中通常將4%作為鉛鋅礦石開采的下限。
3.我國鉛鋅貧礦資源利用現狀與問題
經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國貧礦利用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獨創發明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礦業科技成果,如超稠油和特稠油開采技術、開發利用低品位鐵礦的磁團聚重選技術等,并將它們及時推廣,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與此同時,我國也大力引進先進的礦冶技術,對我國銅、金、鈾等礦產的開發利用發揮了重大作用。
我國鉛鋅礦石主要有五種工業類型。一是矽卡巖型鉛鋅礦床,為鉛鋅礦床重要類型之一。它具有矽卡巖型礦床的共性:礦石中鉛鋅品位高,并伴生有可供綜合利用的金屬,如銅、銀、各種稀有稀散元素,主要為鍺、銦、鎘。此類礦床分布廣泛,但規模及產狀變化大;二是熱液脈狀鉛、鋅礦床,產于各種巖石的構造裂隙中,成礦作用以充填為主,礦體呈脈狀,礦體品位高,分布廣泛,但礦床規模變化較大。如湖南桃林,遼寧青城子等鉛鋅礦床。我國鉛礦產量的一半以上是由這種類型礦床提供的;三是黃鐵礦型鉛鋅礦床,這種礦床與含銅黃鐵礦型礦床的特征相同,只是含鉛鋅多些。我國西北地區有這種類型的礦石如小鐵山,黃鐵礦是其中可供綜合利用的主要礦物,其次為金、銀;四是碳酸鹽巖層中熱液交代鉛鋅礦床,以交代作用為主。礦石組成以方鉛礦、閃鋅礦為主,并有石英、方解石、螢石和重晶石等伴生礦物可供綜合回收利用。礦石以致密塊狀為主,鉛鋅含量較豐富。礦石中伴生的元素如銀、稀散元素如鎘、鍺、銦可供綜合利用。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屬于此類礦床;五是碳酸鹽巖層中層狀鉛鋅礦床,產于灰巖和白云巖中。礦體多為層狀,礦化現象一般都是浸染狀。礦石礦物組成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有時有黃銅礦;脈石礦物主要為方解石。礦石中鉛鋅含量不高,但礦床規模往往較大。 SMM.Com.CN有色行業網站
我國鉛鋅礦采礦回收率一般地講還比較高,據我們在2004年的一項調查,平均回收率92.62%。開采以坑采為主,產量占總產量89.27%;出礦平均品位為鉛3.69%,鋅5.77%;采礦回收率92.01%;露采產量僅占總產量10.73%,出礦平均品位為鉛1.98%,鋅9.26%,采礦回收率97.68%。
但是,還有一部分礦山,由于種種原因,生產礦山中尚有部分低品位鉛鋅礦或者氧化礦資源未能采出,或雖已采出但尚未利用。
據我們2004年受國家發改委委托所作的一項調查,在我國鉛鋅生產礦山中,目前還有數量較大的低品位和難選礦石未得到利用,例如,江銅集團銀山礦目前有300萬噸低品位鉛鋅礦還未回采,白銀公司廠壩鉛鋅礦還有大量的鉛鋅品位低于4%的礦石未予回采,湖南水口山康家灣礦也有32萬噸低品位鉛鋅礦未得到利用,而南京棲霞山鉛鋅礦則有190萬噸難選氧化礦未得到利用(有的還壓在風景區下),云南會澤弛宏鉛鋅礦有占儲量5%,約65萬噸難選氧化礦未得到利用。
我國鉛鋅礦石類型復雜,共伴生組分多達50余種,其中主要有銅、銀、金、錫、銻、鎘、鉍、鎵、銦、鍺、汞、硫、螢石及分散元素等,具有極大的綜合利用價值,也給我國選冶生產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最主要的共伴生元素銀,其儲量占全國銀礦總儲量的60%,目前從鉛鋅礦中回收共、伴生銀的產量占全國銀產量的70%~80%。鉛鋅礦共生組分Cu、S、Sn、Bi、Mo、CaF2等,在選礦過程中可以分離出單獨的精礦產品,而其他元素一般都在選礦時進入鉛或鋅精礦,在冶煉過程回收。
不同的共伴生組份需要不同的選礦分離手段。例如,銅一般在浮選過程中通過銅鉛分離獲得合格的銅精礦;錫石則需要采用重一浮聯合流程加以回收;銻的回收采用浮選獲得鉛銻精礦,再通過進一步的冶煉加以回收;鉛鋅礦中金的主要載體礦物為銅礦物、黃鐵礦,金的回收是在主要載體礦物回收的同時加以回收的;主要的硫礦物——黃鐵礦的回收比較簡單,一般大中型企業都有回收黃鐵礦的浮選流程。鍺、硒、鎘、銦一般在冶煉中回收,如白銀小鐵山礦礦石中的鎘、硒兩種元素通過浮選富集在銅精礦及鉛鋅精礦中,在冶煉中加以回收。大廠礦中的銦通過浮選的方法富集在鋅精礦中,再在冶煉中加以回收。云南會澤鉛鋅礦中的鍺也是通過浮選富集后,在冶煉中加以回收。
總的來看,選礦過程中對資源的回收情況不太理想:礦石入選平均品位為鉛3.46%,鋅5.89%;選后精礦品位為鉛精礦64.35%,鋅精礦50.57%;選礦回收率鉛為86.71%,鋅為87.05%。
有的礦山主產品的回收率就不高,例如,泗頂鉛鋅礦選廠鉛的選礦回收率只有68.35%,鋅的選礦回收率也只有85.61%,而尾礦中鉛鋅品位分別為0.29%與0.94%;云南瀾滄鉛礦選廠鉛、鋅、銀的選礦回收率分別只有75.26%、72.22%與62.61%,而尾礦中鉛、鋅、銀品位分別為0.98%、0.43%與52.59g/t;永昌鉛鋅礦選廠鉛鋅的選礦回收率分別只有84.78%和82.63%,而尾礦中鉛鋅品位分別高達0.5%與1.2%;會澤弛宏鉛鋅礦選廠尾礦中鉛鋅品位則分別高達0.93%與1.15%;鉛鋅選礦回收率不高、而尾礦品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氧化礦的比例較高,比勘探報告提出的數據要高,而選廠目前的工藝流程顯然不能適應選別氧化率較高礦石的需要。很明顯,這類氧化率較高的鉛鋅礦選廠工藝流程應當根據礦石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
從調查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絕大多數鉛鋅礦山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已開展,但發展不平衡。幾次調查的結果都表明,鉛鋅礦山伴生銀的選礦回收率較高,達58%~75%,伴生銀和伴生金的冶煉回收率達到了95%以上。但是,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科研工作深度、廣度不夠,多數礦山對資源的綜合回收,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管理體系,缺乏從礦物原料到加工利用各環節的綜合利用研究。
鉛鋅礦山尾礦中有價元素的含量總的說比較高,全國平均品位為鉛0.25%,鋅0.64%,均超過了鉛鋅礦床的邊界品位。主要伴生有銅、銀、金、錫、銻、鎘、鉍、鎵、銦、鍺、汞、硫、螢石及分散元素等,具有極大的綜合利用價值,因此從資源利用的技術經濟條件方面看,只要有合適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這些鉛鋅尾礦中的大部分,都是人造低品位礦。
實際上,目前我國已基本上具備了利用鉛鋅貧礦資源的技術條件。科研機構提高對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模仿與創新,形成了一整套高效鉛鋅選冶技術,例如,高效磨碎技術和裝備中有,以半自磨機代替中細碎作業、篩分作業、礦石運轉環節,使得流程縮短,減少了粉塵產生點,更有利于后續作業的穩定性;大型高效浮選裝備中的大型浮選柱的應用,使得品位低、嵌部粒度細、礦物組成復雜的難選礦山的有效利用成為可能;在固液分離裝備方面,高效濃密機的工業化應用越來越普遍,陶瓷過濾機正在取代真空濾布型過濾機,而前者的優點是巧妙地利用了毛細現象,以微孔陶瓷過濾介質取代了原來的布質濾袋,進一步降低了濾餅的含水量,使得濾液更清,延長了過濾介質陶瓷板的壽命,降低了電耗。
在高效浮選工藝技術方面,研究出一系列新穎浮選流程結構,如等可浮浮選,分支串聯浮選,異步混合浮選,部分快速優先浮選等,針對云南會澤鉛鋅礦的深部高品位富鍺鉛鋅混合礦,研究成功“先硫后氧-先鉛后鋅-等可浮-異步選鉛-留著硫異步混選-硫化鉛、鋅、黃鐵礦分離-氧化鉛硫化浮選-氧化鋅不脫泥浮選的復雜多金屬硫化礦-氧化混合礦綜合選礦新技術”,并已成功地用于新建65萬噸/年的選礦廠。在電位調控及電化學控制浮選方面,在王淀佐院士領導下,在硫化礦浮選電化學和電位調控浮選的理論研究方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并且在實際應用中也獲得突破性的進展。該項新技術先后在凡口鉛鋅礦等數家鉛鋅選礦廠應用。實踐證明,其具有技術先進、流程簡單、藥劑用量少、分選指標高、對不同類型鉛鋅硫化礦適應性強、穩定性好、環境污染少等明顯優點,屬國內外重大創新,對浮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此成果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電位調控及電化學控制浮選方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在電位測控專用電極及傳感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過程控制等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1994年在西林鉛鋅礦通過控制礦漿電位和應用集散型系統實現對鉛鋅礦石浮選過程6種藥劑14個藥點的優化控制獲得成功,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一步二等獎。在新疆阿舍勒銅鋅礦石優先浮選擴大試驗中,利用專用電位傳感器實施在線電位調控浮選獲得成功。在烏拉嘎金礦用專用傳感器測定礦漿電位實現對硫化礦和氧化礦石類型的識別及藥劑制度自動切換,使金的回收率提高2.6個百分點。在氧化鉛鋅礦浮選方面,我們知道,氧化鉛礦一般應用硫化黃藥浮選技術,氧化鋅礦一般應用硫化胺法浮選技術。最近幾年,國外開發出了改性胺浮選法、鰲合捕收劑浮選法等工藝技術,國內的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在這方面也擁有獨到的工藝技術。
關于預選拋尾及尾礦再選。拋尾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改善低品位鉛鋅礦選礦廠的經濟效益。對于礦石嵌布比較合適的低品位鉛鋅礦(包括硫化礦或者氧化礦)可以采用重介質拋尾技術,提高入選品位,使選礦廠的經濟效益得到改善。應用尾礦再選已經產生出很好的經濟效益。去年以來,鉛鋅價格的高漲激發了許多企業和個人從事老尾礦再選工作的積極性,并取得了成效。例如,河南銀洞坡金礦在老尾礦的回收方面多年來經濟效益一直很好。在浸出渣浮選回收有價元素的成效也很顯著.。仍是在河南銀洞坡金礦、還有青島的一家金礦等企業,從氰化浸出渣回收鉛鋅、金、銀等有價,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例如,株洲冶煉廠的浸出渣浮選車間已經成功運行多年,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拋尾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加強低品位伴生元素的回收。在1999年礦山大調查時,鉛鋅礦山的綜合回收情況并不樂觀。尤其是小型私營鉛鋅礦的綜合回收比較差。而2005年以來,這種局面有了改觀,但有些企業仍然缺乏這方面的工藝技術。我認為,一方面是我們的一些企業光顧了埋頭生產,在應用新技術新方法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方面,缺乏深謀遠慮,另一方面,也與政府有關部門推廣適用技術不力,掌握這些適用技術的專家走出去推廣新技術新方法的力度不夠有關。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鉛鋅礦中往往伴生有大量的銀、金和其它的有價元素鍺、鎘、銦等,同時,還有硫精礦的副產。這些副產元素礦物的價值往往比較高,有的甚至超過主產。在這方面應引起我們在座的各位,特別是企業決策者的高度重視。
加強低品位伴生元素的回收的關鍵技術:一是要查清低品位伴生元素的基本性質、嵌布狀況和可能的載體,為高效回收工藝技術提供基礎;二是為了提高貴金屬的回收,一般不能在高堿介質中浮選。第三,應用合適的高效選擇性捕收劑是提高低品位伴生元素的關鍵技術之一。第四,要根據礦石性質和可能的藥劑組合,研究制定合適的工藝流程結構是提高總體金屬回收率的關鍵。
在低品位伴生元素的回收方面,云南會澤鉛鋅礦、凡口鉛鋅礦、西部礦業、南京棲霞山鉛鋅礦等是典型。棲霞山鉛鋅礦與為了提高礦石中伴生銀的選礦回收率,與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共同研究開發提高鉛中銀回收率的選礦新工藝,在對公司的鉛鋅礦石進行原礦物相及工藝礦物學的研究和大量選礦試驗的基礎上,確定了選銀最佳的分離細度、浮選PH電位和藥劑配比。2006年2月份開始新工藝的工業應用,與應用前的2005年比較,鉛中銀選礦回收率提高了12.93個百分點,鋅回收率提高了0.67個百分點,鉛中金回收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年銷售收入增加2552.8萬元,年新增利稅2453萬元,經濟效益十分突出。今年成功將銀回收率提高了10%以上。
關于中低品位氧化鉛鋅礦資源的選冶聯合技術的應用。在我國的云南、貴州地區擁有比較豐富的氧化鉛鋅礦資源,由于高品位原礦經過多年的開發越來越少,因此大量的中低品位氧化鉛鋅礦資源的經濟合理開發就擺上了企業決策層的議事日程。目前在這方面比較好的一條技術路線就是采用選冶聯合處理的技術方案。也就是:選礦采用正反浮選的技術方案,生產出選冶聯合技術要求的氧化鉛鋅精礦,但不一定是國標要求的高品位氧化鉛鋅精礦;冶金可以采用硫酸完成浸、凈化等一系列過程產得金屬。這方面的技術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也正在不斷的研究、完善中。實際上,云南當地也有許多原礦直接酸浸的工藝,在目前高價位條件下已經造就了許多富翁。但酸浸工藝的大規模應用必須注意保護好生態環境。
歸納起來看,目前我國在利用包括鉛鋅在內的貧礦方面,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還未形成國家層面上鼓勵貧礦利用的政策體系
二是采用新技術開發利用貧礦的規模不大。
三是成本還不完全合理。目前還難以為大多數企業所接受。不過在鉛鋅價格高漲起來后,這已不成為問題了。
四是是與國外相比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
4、國外利用貧礦資源的經驗對我們的啟示
1)人類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必然遵循由富到貧的規律
實踐表明,人類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總是從富礦開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對礦產資源需求的增長,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高品位礦產資源的逐漸枯竭,開發利用的方向逐步轉向低品位貧礦,使礦石的開采品位逐漸降低。
在國外,作為一種大宗的礦產資源,鉛鋅礦的開采品位和銅等有色金屬一樣,呈現成倍下降的趨勢。據報道,1950~1980年的30年間,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國的重要多金屬礦區,鉛的平均出礦品位從3-5降至1.5-2.0%,鋅則從8-10%降為4-6%。
2)充分開發利用貧礦資源,是各國實現礦產供應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解決境內資源供應不足,無非兩種途徑,一是利用國外資源,二是充分利用國內貧礦。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貧礦資源,已成為不少國家擺脫對外礦嚴重依賴的重要戰略措施。
但是,在我國,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編制出版的礦產資源年報資料,1992年鉛和鋅的平均出礦品位分別為2.39%與4.46%,與國外礦業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大;而在實行市場經濟后,我國有色金屬礦山企業平均出礦品位則呈現出明顯的節節上升的趨勢:2000年鉛和鋅的平均出礦品位分別為2.81%與5.58%,分別比1992年上升17.6%與25.1%;2003年則分別達到3.41%與5.89%,分別比1992年上升42.7%與32.1%。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活動處處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政府監管乏力特別是缺乏強有力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是造成我國有色金屬礦山鉛鋅出礦品位節節上升的主要原因。
3)政府重視是開發利用貧礦保障
由于資源條件的劣勢和技術水平的制約,開發利用貧礦資源成本相對較高,如無特殊政策,企業往往不愿涉足。許多國家政府,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從國家利益和資源供應安全的角度出發,往往制定一些優惠的政策,鼓勵國內貧礦資源的開發利用。
例如,美國政府為充分利用本國大湖地區的成積型貧鐵礦等貧礦資源,保障鐵礦石等戰略物資供應的安全,在過去幾十年中,就采取了多項措施。在二戰結束后不久,美國總統就向國會提出了一項充滿激情的請求,請求制定專門的法案《國防生產法案》以保證低品位鐵燧巖礦石大量投入使用。根據1950年生效的《國防生產法案》,在礦產生產方面,政府新增了四項權力:第一,發放貸款和對貸款進行擔保;第二,購買原材料和建立儲備;第三,在私人礦山和工廠安裝設備;第四,允許礦業和制造業資本投資加速折舊。第四點即實施加速折舊政策最受礦業公司歡迎。它實際上是一項新的減稅政策。美國聯邦政府出臺的另一項保證維持戰略礦產品穩定供給的政策是在《內部收益條例》中增加了“應急設施攤銷”的章節內容,以取代過去需用20年時間對礦山基礎設施進行核銷的制度,對經過特別許可的資本投資中的主要部分允許用5年時間進行核銷。 SMM 上海有色金屬網
這兩個法案雖然都是在朝鮮戰爭期間頒布生效的,但戰后并沒有加以取消,而是沿用至今。美國長期實行這兩項政策的結果,大大激發起礦業生產企業采用新技術、更新舊設備的積極性,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生產成本不斷下降,更多的貧礦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南非政府也對黃金項目在稅收、補貼等多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特別是對因品位下降等問題而出現的虧損礦山和邊際盈利礦山更是予以資助,以便延長礦山壽命。
加拿大政府也十分重視用財政稅收優惠政策來激勵企業開發本國的低品位資源。例如,早在上個世紀的中葉就著手開發油砂和稠油,目前利用這種非常規石油資源生產石油的技術已經成熟,加上政府在政策上的種種優惠,使得加拿大石油產量和石油儲量大大增加,已經成為世界上不可忽視的產油大國。
4)發展先進的礦業技術是利用貧礦資源的根本
近幾十年來,雖然世界上許多國家礦產資源開采品位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但商品礦的產量卻不斷提高,保證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這應歸功于采選冶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特別是近20多年來,不少重大的采、選、冶新技術的出現,為更大規模地開發利用更低品位的貧礦資源提供了技術保障。可以說沒有先進適用的礦業技術,就不可能有貧礦利用的重大突破。這些技術包括現代露天采礦技術、溶劑萃取-電積銅技術(SX-EW)、黃金堆浸技術、溶浸(地浸)采鈾技術、低品位鉻鐵礦選冶技術,等等。
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充分說明,在節約與合理利用資源問題上,沒有政府在財政稅收上強力有效的優惠政策的支持與行之有效的資源政策,光靠行政管理對企業的約束,很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我國貧礦資源利用的對策和保障措施
加大貧礦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將擴大我國的礦產資源基礎,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最終緩解經濟社會建設對資源的約束。為此,要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的新體制、新機制。建議設立國家貧礦資源利用的相關協調機構,建立國家貧礦資源利用科學技術研究專項基金,用于支持重大貧礦利用技術引進、研制和推廣;設立貧礦資源利用專項計劃,重點支持一批貧礦利用示范工程;對已探明的大宗礦產貧礦資源進行必要的技術經濟評價。同時,盡快落實鼓勵貧礦資源開發利用的優惠政策措施,研究探索開發利用貧礦資源的投融資新體制、經營管理的新機制和有關的經濟政策,保障貧礦資源的大規模利用落到實處。
1)成立貧礦資源利用的專門協調機構,建立低品位礦產資源利用專項計劃
建議在國土資源部成立貧礦資源利用的專門協調機構,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在資源、技術、政策、投資上進行統一協調,形成利用低品位礦產資源的整體格局。建議國家設立專項,對已探明的大宗礦產貧礦資源進行必要的技術經濟評價,并建立低品位礦產資源利用專項計劃,促進貧礦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研究以及技術引進和推廣。
2)健全貧礦資源開發利用法律法規
在《礦產資源法》的修改中,進一步明確要求對貧礦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研究制定指導貧礦資源利用的法規,通過法律法規保障貧礦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3)做好礦產資源規劃,制定有利于貧礦利用的資源政策
在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中,通過建立統一協調、層次分明、功能配套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樹立循環經濟、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的理念,明確要求礦山企業充分利用貧礦資源,并把貧礦資源的利用納入《國家循環經濟法》的體系中。通過實施貧礦資源利用的專項計劃,推進礦產資源領域循環經濟的發展。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目錄》,使得大量利用貧礦資源的企業充分享受國家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
4)修改完善礦產資源利用指標體系
修訂現有礦產資源工業指標,將工業品位、邊界品位降低到一個合理的范圍,盡可能多的利用貧礦資源。按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要求,勘查、評價和開發利用貧礦資源。
5)健全貧礦資源利用的激勵機制
加大對低品位礦產資源利用試點示范項目的支持。通過減免稅收、財政支持、價格調節、技術推廣等措施,支持礦山企業開發貧礦資源。在國家征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建立正常的資源保護和貧礦資源利用基金。其次,國家主管部門應根據當前的資源形勢和經濟形勢,對“低品位礦石”做出明確的數值界定;對礦山企業開發利用低品位礦石或者進行尾礦處理的收益,減或免征所得稅、資源說與資源補償費。為減少地方政府利益的干擾,保障這項政策的落實,建議將大型典型骨干礦山稅費管理集中到省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進行管理,鼓勵和刺激礦山企業在經濟、技術允許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回收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