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海南橡膠進入戰略轉型的重要時期,一方面要儲備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以實現企業外延式發展戰略目標;另一方面應當加強對內涵式發展的探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對于基地分公司而言,重點要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中長期規劃,重視對生產一線的勞務輸入,以保障開割膠園職工家庭長期承包的延續性和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形勢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各分公司從事割膠生產的人員年齡普遍偏大,而且女性居多,年齡在38歲到48歲的男女職工占大多數,預計未來5-10年即將出現部分缺工,而且將會出現招工難留人難的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層面的影響:
(一)環境影響:由于割膠生產工作的特殊性(以夜晚作業為主,對職工視力要求較高),加之生產方式落后,工作條件艱苦、環境封閉等原因,盡管實行家庭長期承包以來職工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許多職工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不愿再從事割膠生產工作。
(二)觀念影響:高校的擴招和各類專業技術類院校的低門檻入學,使大量的80后、90后具備了一定的學歷和能力,而且80后、90后一代人自我價值取向、生活觀念較之父輩有了根本性轉變,他們向往有創業機會和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不愿再從事父輩艱苦、單一的割膠生活。
(三)政策影響:國家“三農”政策不斷惠及農村,大量農民工返鄉務農創業,導致城市及制造、服務等多個行業用工短缺現象嚴重。基地分公司橡膠生產單位相對偏僻落后,將會更加難以招人留人。
(四)發展影響: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刺激酒店、餐飲、貿易、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年輕勞動力從事服務行業,而很少有人再愿意從事重體力的夜間勞動。
二、對策探析
當前海南橡膠7萬多職工,除管理人員外,一線職工有6萬多人,開割膠園職工家庭長期承包以后,人員上線管理比較嚴格,各分公司推行生產隊、片區(作業區)大戶承包,企業不再與職工個人發生勞務關系。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有7000多名大戶散包職工,未來5-10年,這種承包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各基地分公司將如何實現勞務輸入,保證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性的探討:
(一)進行勞務用工的中長期規劃。集團總部授權基地分公司,根據各分公司生產一線職工年齡及膠園長期承包經營情況,分年段預測性的制定中長期勞務用工計劃,有計劃地招收割膠崗位人員。
(二)與勞務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集團在勞務市場主動尋求有規模的勞務輸出公司,并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采取勞務派遣的方式,根據基地分公司割膠生產人員需求建立動態的勞動力管理模式。
(三)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配置資源。在長包過程中,一些基地分公司短期內會出現膠工短缺情況,另一些分公司一線人員比較富余,不能達到長期承包滿崗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作用,在分公司之間進行人力資源合理化配置,轉移富余單位人員到短缺單位(其中職工的社保關系跟隨轉移)從事生產工作,不但能解決膠工短缺問題,還能實現滿崗承包,增加職工收入。同時,對部分割膠有短期行為或因護林保膠問題開除出職工隊伍的膠工,可納入人力資源管理“黑名單”,各單位永不錄用。
(四)實現生產方式的升級換代。從上世紀50年代建墾以來,農墾人雖然在割膠生產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取得寶貴的管理經驗,但割膠生產方式及勞動工具依然比較落后,勞動生產率低下,工作強度相對較大。因此,要鼓勵進行技術創新,在進行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借鑒和引進國外橡膠生產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割膠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減小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并以此吸引人員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作。
一、形勢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各分公司從事割膠生產的人員年齡普遍偏大,而且女性居多,年齡在38歲到48歲的男女職工占大多數,預計未來5-10年即將出現部分缺工,而且將會出現招工難留人難的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層面的影響:
(一)環境影響:由于割膠生產工作的特殊性(以夜晚作業為主,對職工視力要求較高),加之生產方式落后,工作條件艱苦、環境封閉等原因,盡管實行家庭長期承包以來職工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許多職工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不愿再從事割膠生產工作。
(二)觀念影響:高校的擴招和各類專業技術類院校的低門檻入學,使大量的80后、90后具備了一定的學歷和能力,而且80后、90后一代人自我價值取向、生活觀念較之父輩有了根本性轉變,他們向往有創業機會和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不愿再從事父輩艱苦、單一的割膠生活。
(三)政策影響:國家“三農”政策不斷惠及農村,大量農民工返鄉務農創業,導致城市及制造、服務等多個行業用工短缺現象嚴重。基地分公司橡膠生產單位相對偏僻落后,將會更加難以招人留人。
(四)發展影響: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刺激酒店、餐飲、貿易、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年輕勞動力從事服務行業,而很少有人再愿意從事重體力的夜間勞動。
二、對策探析
當前海南橡膠7萬多職工,除管理人員外,一線職工有6萬多人,開割膠園職工家庭長期承包以后,人員上線管理比較嚴格,各分公司推行生產隊、片區(作業區)大戶承包,企業不再與職工個人發生勞務關系。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有7000多名大戶散包職工,未來5-10年,這種承包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各基地分公司將如何實現勞務輸入,保證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性的探討:
(一)進行勞務用工的中長期規劃。集團總部授權基地分公司,根據各分公司生產一線職工年齡及膠園長期承包經營情況,分年段預測性的制定中長期勞務用工計劃,有計劃地招收割膠崗位人員。
(二)與勞務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集團在勞務市場主動尋求有規模的勞務輸出公司,并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采取勞務派遣的方式,根據基地分公司割膠生產人員需求建立動態的勞動力管理模式。
(三)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配置資源。在長包過程中,一些基地分公司短期內會出現膠工短缺情況,另一些分公司一線人員比較富余,不能達到長期承包滿崗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作用,在分公司之間進行人力資源合理化配置,轉移富余單位人員到短缺單位(其中職工的社保關系跟隨轉移)從事生產工作,不但能解決膠工短缺問題,還能實現滿崗承包,增加職工收入。同時,對部分割膠有短期行為或因護林保膠問題開除出職工隊伍的膠工,可納入人力資源管理“黑名單”,各單位永不錄用。
(四)實現生產方式的升級換代。從上世紀50年代建墾以來,農墾人雖然在割膠生產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取得寶貴的管理經驗,但割膠生產方式及勞動工具依然比較落后,勞動生產率低下,工作強度相對較大。因此,要鼓勵進行技術創新,在進行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借鑒和引進國外橡膠生產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割膠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減小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并以此吸引人員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