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1月1日起,歐盟輪胎標簽法正式實施,該法規規定,自2012年6月30日起,所有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輕卡胎、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示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的等級。
這一新規定的出臺,意味著“半數”的國產輪胎不符合新規,國內輪胎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技術難題和銷售困境。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輪胎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局面。
輪胎出口受抑制
根據歐盟的法規,輪胎制造廠商要在產品上標注三大性:燃油經濟性(即輪胎滾動阻力要求),潮濕路面抓地力等級,道路噪聲等級。有消息稱,“半數”的國產輸歐輪胎不符新規。
目前,中國輪胎的年產量約占世界輪胎總產量的1/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國、出口國和消費國,歐盟又是中國輪胎出口第一大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近30%的載重胎還達不到歐盟第一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70%達不到歐盟第二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歐盟實施輪胎標簽法,是在倒逼中國輪胎業進行洗牌。對于歐盟新規,國內質檢部門呼吁,企業應積極應對、提高產品性能;同時加快開發國外新興市場,推行“多元化”戰略。
加速爭奪中高端市場
可以預見,行業洗牌的一個結果是,落后產能的離場。在業內人士眼里,行業洗牌可以讓國內輪胎遠離各國啟動貿易壁壘的底線,釋放出巨大的國內市場空間,也更有利于本土品牌輪胎的成長。
一個多年從事于輪胎制造、銷售的企業負責人說,現在國產輪胎的質量不比國外品牌差,最大的不足其實還是在品牌效應上,外資的輪胎品牌往往都是百年老店,而本土的品牌卻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歷史。
自美國輪胎特保案后,業內就普遍認識到,目前中國輪胎產業過度依賴資金、能源的投入以及靠密集的勞動力進行規模擴張,生產力模式粗放滯后,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行業內中低端產能擴充過快。
相關人士透露,政府相關部門正在醞釀一個新的輪胎行業政策法規,不僅在行業門檻的設定、產品標準的樹立上具有空前的高度,而且在執行性上也將大有改觀,預計該法規會在“十二五”期間施行。
這一新規定的出臺,意味著“半數”的國產輪胎不符合新規,國內輪胎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技術難題和銷售困境。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輪胎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局面。
輪胎出口受抑制
根據歐盟的法規,輪胎制造廠商要在產品上標注三大性:燃油經濟性(即輪胎滾動阻力要求),潮濕路面抓地力等級,道路噪聲等級。有消息稱,“半數”的國產輸歐輪胎不符新規。
目前,中國輪胎的年產量約占世界輪胎總產量的1/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國、出口國和消費國,歐盟又是中國輪胎出口第一大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近30%的載重胎還達不到歐盟第一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70%達不到歐盟第二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歐盟實施輪胎標簽法,是在倒逼中國輪胎業進行洗牌。對于歐盟新規,國內質檢部門呼吁,企業應積極應對、提高產品性能;同時加快開發國外新興市場,推行“多元化”戰略。
加速爭奪中高端市場
可以預見,行業洗牌的一個結果是,落后產能的離場。在業內人士眼里,行業洗牌可以讓國內輪胎遠離各國啟動貿易壁壘的底線,釋放出巨大的國內市場空間,也更有利于本土品牌輪胎的成長。
一個多年從事于輪胎制造、銷售的企業負責人說,現在國產輪胎的質量不比國外品牌差,最大的不足其實還是在品牌效應上,外資的輪胎品牌往往都是百年老店,而本土的品牌卻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歷史。
自美國輪胎特保案后,業內就普遍認識到,目前中國輪胎產業過度依賴資金、能源的投入以及靠密集的勞動力進行規模擴張,生產力模式粗放滯后,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行業內中低端產能擴充過快。
相關人士透露,政府相關部門正在醞釀一個新的輪胎行業政策法規,不僅在行業門檻的設定、產品標準的樹立上具有空前的高度,而且在執行性上也將大有改觀,預計該法規會在“十二五”期間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