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了近10位實業人士及行業專家,大部分觀點是橡膠價格延續目前趨勢,跌至成本價附近,或者銷售價與成本價“倒掛”時,市場將出現強力支撐,而后市如何演繹,則取決于產業需求和政策上的支持。
產業面:供需問題亟待解決,天膠/合膠互存影響
橡膠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在前幾年需求不斷攀升、膠價快速上漲的階段,行業出現“大躍進”,產能增長逐漸超過需求,導致供過于求現象嚴重。近幾年,隨著下游汽車需求增長的放緩,國內橡膠市場陷入低谷,膠價也隨之下跌。
“供需問題是目前國內橡膠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北京某大學研究橡膠貿易的教授如是說。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季度,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創出歷史新高。數據顯示,截止2月底,天然橡膠庫存達到21.66萬噸,較去年12月31日增加5.72萬噸。與此同時,從去年6月至今年1月,天然橡膠進口量不斷增加,去年12月達到35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據統計,國內市場,目前云南產區大概10萬噸庫存,加上上期所庫存19萬噸,保稅區22萬噸,整個國內供應量在51萬噸左右,為近幾年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橡膠已出現供過于求、保稅區庫存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橡膠需求卻并未有所起色。
海南橡膠(601118.SH)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國內60%以上的天膠主要還是銷售應用于汽車和機械設備,但目前地方基建項目和房地產投資都不太樂觀,而中高檔企業轎車銷售也不夠景氣,因此需求始終難以提振。
“橡膠最重要的應用之一是汽車輪胎,而由于國內空氣污染引起政府重視,各地區紛紛出臺針對車輛實施的限行、限號等政策,考慮到這項政策的延續性較強,因此國內汽車的需求將受影響,也將同時影響國內橡膠的主要需求量。”滬上某券商研究員表示。
分析師表示,供需不平衡也是引起國內膠價下跌的主要原因,而由于應用產品類似,天膠和合膠亦會互受影響。
“一方面,國內供應充裕,需求增長遠遠趕不上供應增長速度,供不應求引起價格下跌;另一方面,天膠價格連連下跌,從兩者產品的替代性質考慮,也拖累了丁苯橡膠價格走勢。”
政策面:收儲行動僅被稱“隔靴搔癢”,取消關稅更添憂患
考慮到國內橡膠供過于求的現狀,國家亦推出政策為市場分擔庫存,因此政府也在每年不定時進行橡膠收儲行動。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收儲歷程是:因金融危機致使橡膠跌破生產成本,2009年收儲2次,合計約12萬噸,價格在收儲中不斷上漲,是上一次大牛市的起點;2010年和2011年橡膠價格大都在25000元/噸以上,沒有收儲;2012年因為價格跌到25000元/噸以下,國儲收儲2次,收儲價格為24600元/噸,價格延續跌勢;然后,2013年膠價延續跌勢威脅生產成本,國儲在20000元/噸以上收儲,力度有加強趨勢。
北京某高校教授表示,橡膠收儲就是政府干預市場行為的一種方式,能夠對抗下跌周期,削減下跌幅度,對于橡膠種植業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但從實業者角度來講,此類“收儲”行動更像隔靴搔癢,收效甚微。
其一,業內人士反映,政府收儲商品是天膠和煙片,對象主要為固定大型企業,因此更多中小企及合膠企業并未獲利。青島某不愿具名的工廠負責人表示,國內合膠庫存量亦在高位,但政府并未針對合膠出臺政策,因此該問題也得不到有效解決。
其二,收儲量太少亦難以消減市場供過于求的嚴峻現實。據海南橡膠內部人士指出,2012年實際收儲量僅為6萬噸,2013年有所增長,但幅度不大。
此外,在去年傳出了“發改委已經確認取消橡膠20%的進口關稅”的消息,國內不少橡膠生產企業對此表示憂慮。
“若該傳言屬實,進口橡膠將加劇國內供過于求的形勢,進一步打壓橡膠價格。”一位長期從事橡膠出口的貿易商如是說。
據悉,《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規定,煙膠片、技術分類天然橡膠進口稅率為20%或1200元/噸,二者從低。由于我國橡膠行業的對外依存度較高,而原材料橡膠的成本又占輪胎等產品生產成本的一大部分,因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國內輪胎企業一直呼吁有關部門取消20%的進口關稅。
機遇:膠價價格將至冰點,市場或遇“減產”機會
據悉,國內膠價低迷已久,那么膠價的下跌會是“無底洞”嗎?橡膠市場在未來是否存在機遇,膠價何時出現拐點?
“現在來看,市場價格快臨近去年7月中旬的最低點了,無論天膠、丁二烯(橡膠)或是丁苯橡膠的價格都比較僵持,預計弱勢走低的空間不大了。”分析師指出。
她表示,拐點出現的觸發點就是膠價臨近去年低點后,能夠刺激市場的買盤情緒,并產生備貨建倉意向。
據悉,在2013年7月中旬,丁苯橡膠1502出現10,300-10,400元/噸的最低價。而截止發稿前,1502的價格為11,300元/噸,離去年最低點僅1,000元/噸。
此外,滬上某券商研究員亦表示,膠價的持續低位也將促使國內低效產能的淘汰。
他透露,國內很多種植天膠的膠農不僅面臨低價的挑戰,亦出現無需求的困境,因此“棄膠”的情況越來越多。“更多企業在天膠和合膠中會更多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合膠,擠壓了天膠的生存狀態,今年年初已有不少膠農 棄膠而去 ,選擇了更多收益快且高的種植作物,如柑橘等。”
合膠方面,國內主要幾家生存企業目前面臨利潤“真空”狀態,企業開工率普降;而中小型的生存現狀更加堪憂,“幾乎沒有訂單,但停工虧損的更多”。
因此,國內某大型橡膠企業表示,現在大廠面臨虧損嚴重,但隱忍不發,一是因為供需關系暫無有效方案調節,二是等待中小型企業所代表的低效產能,在此次行業低谷因不堪虧損而倒閉,“這樣有助于提高行業集中度,并逐步減少產量,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上市公司一覽
目前,兩市涉及草甘膦上市公司有:中國石化(600028.SH)、中國石油(601857.SH)、中化國際(600500.SH)、齊翔騰達(002408.SZ)、回天膠業(300041.SZ)和傳化股份(002010.S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