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汽車業整車業蓬勃發展,作為上游的配套產業也在悄然蛻變。
昨日,萬力輪胎旗下的合肥萬力輪胎有限公司工廠(以下簡稱“合肥萬力”)正式投產。作為國內首家實現工業4.0智能輪胎工廠投產,合肥萬力總投資19.88億元,占地面積500畝,2015年6月26日建設工程動工,今年底達到一期100萬條全鋼子午胎的產能,2017年年中將達成年產全鋼子午胎200萬條的生產能力。
萬力集團董事長付守杰表示:“中國制造業并沒有像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那樣由第三次工業革命逐漸過渡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輪胎企業仍處于工業2.0,甚至更低的水平。合肥萬力工廠的竣工投產,向行業充分證明輪胎也能做智能制造,為輪胎行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道路,推動了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開啟輪胎行業智能制造新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以這家國內首家工業4.0智能輪胎工廠投產為契機,萬力輪胎加速轉型升級以及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做強做大萬力集團的總部經濟。今年以來,在整個輪胎業哀鴻遍野的大環境之下,萬力輪胎銷量增幅卻達到10.83%,甚至出現產能不足的情況。
對于廣東汽車業而言,萬力這個老字號煥發新春,不但意味著廣東在汽車自主品牌方面再上一個新臺階,而且對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標志性意義。
開啟國內輪胎行業智能制造
合肥萬力作為首家輪胎智能工廠,開創性地導入了膠料立體庫,鋼絲大卷立體庫,胎體、胎側、內襯層三合一立體庫以及胎胚立體庫,一改傳統輪胎工廠密集堆放的面貌,空間利用率提升10倍以上,并通過與RFID芯片的綁定,實現了身份識別,為機器自動抓取奠定了基礎。
據悉,合肥萬力為了填補輪胎生產前半段自動化的行業空白,站在高端視角統籌全局,整合先進行業的資源,攜手50多家國內外設備供應商,協同開發600多個設備,打通了輪胎生產11個子系統,真正實現從原材料投入到成品產出全流程的自動化。
值得一提,合肥萬力基于自動化生產線實現了國內輪胎行業首個膠片的實時自動取樣。在生產過程中,機械手對膠片進行實時自動取樣、自動裝瓶,再由氣力輸送系統輸送至快檢室檢驗,檢驗結果上傳生產信息系統,系統根據檢驗結果對膠料進行處理。整個取樣過程無需人工操作,檢驗員只需坐在檢驗室內即可完成膠片檢驗工作。
據了解,合肥工廠員工數量從業內平均的2184人降低到696人,從業人員下降62.4%,人均產值則達到了332.58萬元/年,比傳統翻了三倍。同時,相比較傳統行業單個輪胎48小時的總生產工時,合肥萬力僅用了不到30個小時的時間即完成一條輪胎的生產。
更為關鍵,萬力集團共同開發了MES信息化系統,它是中國輪胎行業首個覆蓋從原材料、密煉、半制品、成型、硫化、終檢到最后入庫的MES信息系統,它能統籌管理生產制造、技術管理、質量跟蹤、倉儲物流等全方位數據信息,打破車間與車間的信息孤島,實現全生產流程的信息化管控。
打造輪胎行業全新模式
目前,中國輪胎行業作為一個相對傳統且封閉的制造行業,多年來因配方水平不高、生產工藝滯后等原因,整體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為了打破常規,萬力集團不是做現有工廠的簡單復制,而是要借鑒其他行業的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制定出最理想的輪胎生產解決方案。
據悉,與國內輪胎為生產而建廠的傳統做法不同,合肥萬力是萬力集團攜手江淮汽車合資建廠,響應供給側改革,實現“產銷合一”,讓每一個輪胎都有了銷量的出路。與此同時,由于輪胎制造業是重資產行業,萬力輪胎攜手越秀租賃,合作采購國產生產設備,減少固定資產的投入,使得合肥萬力工廠資產負債率下降了30%,也開創輪胎行業經營性融資租賃合作先河。
“中國制造業并沒有像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那樣由第三次工業革命逐漸過渡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輪胎企業仍處于工業2.0,甚至更低的水平。合肥萬力工廠的竣工投產,向行業充分證明輪胎也能做智能制造,為輪胎行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道路,推動了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開啟輪胎行業智能制造新時代。”萬力集團董事長付守杰表示。
銷量逆勢飄紅
數據顯示,今年1到10月,萬力輪胎銷量增幅達到10.83%,在整個輪胎業不景氣大環境之下,可謂是一枝獨秀。目前整個輪胎業出現開工不足,銷量下滑的情況。但是,萬力輪胎卻一路飄紅,甚至出現產能不足的情況,備受關注。
在國內市場節節攀高的同時,萬力“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提速。萬力計劃在最大的海外市場美國設廠,將在歐洲建立研發中心。今年以來,從年初登陸東京改裝車展,發布全球發展戰略、全新品牌LOGO和品牌口號;到亮相國際A級車展,贊助D1GP賽事,概念胎Alpha-T及“萬力哥”形象標志的逐一亮相;再到萬力創意園開園、合肥萬力的投產,萬力輪胎一直致力于從產品品質、品牌形象、營銷渠道、管理團隊等多個方面創新升級,以“中國智造”的信心與底蘊,帶領中國輪胎品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