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長橡膠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召回2015年9月27日至2018年1月2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德安通牌LT235/75R15 OWL TRAVIA A/T輪胎,生產批次號為DOT:4015—0318,涉及數量為1634條。

延長橡膠表示,本次召回的輪胎“由于制造工藝問題,造成帶束層粘合強度不足。可能會引起胎面或內襯層脫層,導致車輛控制性能下降,增加車輛發生碰撞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至于召回方法,延長橡膠將主動通過銷售過該產品的經銷商發布召回通知,并為召回范圍內的輪胎免費更換為合格的新輪胎。
輪胎召回不必“談及色變”
目前,中國關于輪胎召回的依據主要是《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原配輪胎由汽車廠家進行召回,替換市場由輪胎廠進行召回。
但由于監管不嚴,很多輪胎企業對于召回能避就避,能拖就拖,很多問題輪胎要么不進行公開召回,要么干脆就不召回了。對于這方面,監管機構也沒有相對嚴厲的處罰措施。尤其國內輿論普遍認為發起召回的企業,其他產品質量也可能存在問題。因此企業也擔心一旦發起召回,會影響自己的銷售。

事實上,輪胎召回在海外市場很常見。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市場召回的輪胎數量達2400萬條,幾乎所有的大牌輪胎在美國均有召回事件,少則幾十條,多者幾十萬條。而汽車召回更不是一件新鮮事兒,據了解,實行汽車召回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英 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召回在美國的歷史最久,也是規則最為完善的國家。據相關數據顯示,至今美國已總計召回了2億多輛整車。
產品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沒有妥善處理善后的責任心和能力。輪胎召回對企業來說無論是金錢上,還是名譽上,毫無疑問是一種打擊,但卻是企業在產品出現問題時不得不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