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輪胎廠的配套業務。據隆眾資訊測算,2022年10月,全鋼輪胎產量為1003萬條,環比-0.99%,同比-9.56%,1-10月累計產量為9430萬條,累計同比-9.06%,較去年同期比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降幅。
不賺錢的卡客車胎,外資品牌選擇出逃?
米其林、普利司通、倍耐力、鄧祿普、韓泰、錦湖等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無論是品牌聲量還是市場占有率,可謂是“叫好又賣座”。然而近年來,外資輪胎品牌在卡客車輪胎市場日漸式微。
輪胎業內人士表示,當下的中國卡客車輪胎市場,自主輪胎品牌已經占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并且還在繼續擴大,留給外資品牌的“蛋糕”越來越小,數個知名輪胎品牌選擇退出中國卡客車胎市場。
今年八月,日本輪胎制造商鄧祿普輪胎發布整合中國業務的通知稱,2023年1月1日起停止“卡客車輪胎”的銷售和生產,成為繼韓國錦湖和日本優科豪馬,又一家宣布停止在中國生產銷售卡客車輪胎的外資輪胎制造商。
江蘇華安輪胎銷售總監張磊表示,外資品牌卡客車輪胎之所以紛紛暫時退出中國市場,主要原因還是基于最基本的利潤考量。
目前,對國內大多數卡客車輪胎的用戶來說,成本價格是決定購買的第一要素,耐磨耐久是第二要素,品牌往往排在第三甚至更加靠后的位置。這種購買偏好更利于有成本優勢、能夠不斷壓低價格的自主品牌,相較之下外資品牌銷量下滑,成本增加,不得不考慮調整中國卡客車輪胎業務。
自主輪胎品牌,如何擺脫低價競爭的漩渦?
國產卡客車輪胎雖然實現了對外資品牌的碾壓,但不斷內卷的“低價”,也犧牲了巨大的利潤。在雙基建帶動下,中國卡客車輪胎、工程機械輪胎的需求增長,無疑為輪胎行業優秀企業和優質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是長遠來看,胎企的“價格戰”在原材料價格日益走高、傳統重卡銷量持續下跌、重卡“電動化”趨勢不斷加強的市場現狀下也難以持續下去。
對于輪胎制造商而言,提高品牌力,提升產品附加值,順應潮流研發推出新能源商用車胎、OTR輪胎從而提升利潤率是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值得欣喜的是,以中策、正新、瑪吉斯、玲瓏、貴州、三角、雙星、浦林成山等為首的頭部自主輪胎品牌,也在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在個別細分領域推出了比肩甚至超過外資品牌的產品。
盤點品牌數據,記錄品牌軌跡,傾聽用戶聲音。ApexTire2022基于用戶視角發現卓越品牌,針對卡客車輪胎,組委會將評選“年度安全卡客車輪胎”、“年度節能省油卡客車輪胎”、“年度超強耐磨卡客車輪胎”、“年度輕卡輕客輪胎”、“年度受卡友歡迎耐久型輪胎”等多個細分性能的重要大獎。
我們將匯聚國內外主流平臺專業輪胎測試數據、邀請權威專家和媒體,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從專業的視覺,用最真實的數據,用戶消費者體驗的反饋,樹立行業標桿,啟迪行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