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市場代表了 Point S 繼續發展的努力。在 1月底慶祝成立 40 周年的年度經銷商會議上,Point S 負責人宣布了未來五年在美國50個州開設500 家門店的大計劃。
Point S登陸中國三年,
主打輪胎滲透率達71%
Point S是1971年在法國創立的品牌,是全世界率先開展獨立輪胎零售和汽車服務的龍頭企業,目前在37個國家擁有4350多家連鎖店,年銷售1800萬條輪胎,零售額達240億元。目前,Point S的業務范疇主要包含輪胎及相關服務、汽車維修及汽車配件以及自有品牌策略。
2019年10月25日,Point S聯手小拇指和華勝在上海舉辦“Point S中國區戰略啟動會”以及“Point S中國合資公司”簽約儀式。強大的品牌效應使得Point S一進入中國市場便得到眾多國內外企業的關注,米其林、馬牌、諾記、通伊歐、優科豪馬等十幾個國際知名輪胎品牌陸續進駐。
據了解,到2020年底,Point S 主打輪胎滲透率達71%,其中2020年自營輪胎銷量60000+條,完成了從油漆到快修+輪胎的轉型。
放眼全球,專注輪胎的連鎖門店模式是目前全球汽車后市場行業最成功的經營模式之一,除了Point S,還有DISCOUNT TIRE、Costco等大型輪胎連鎖汽服企業。相較之下,國內輪胎連鎖卻時常被行業所詬病,甚至有人斷言,在中國,輪胎連鎖是做不起來的。
國內輪胎連鎖為何滯后?
對于低頻的汽車服務而言,輪胎業務其實算得上是高頻。據公安部統計,2022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7億輛,其中汽車3.19億輛。中國平均每輛車一年約有一次補胎業務。這就帶來了進店行為,進而可能促成未來的交叉交易,從而產生更多業務。
然而過去幾年,相較于快修快保連鎖的突飛猛進,專營輪胎業務的連鎖發展相對緩慢。除了米其林馳加之外,其他品牌商的布局鮮見取得突破;小李補胎、輪庫、耐跑等區域輪胎連鎖的擴張也相對緩慢。
為什么中國輪胎市場的消費潛力這么大,但布局線下連鎖卻很難成功?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中國輪胎連鎖存在“五少一多”的問題,即連鎖體系少、門店數量少、規模小、獨立連鎖少、直營少,而工廠參與多。此外,中國輪胎商務網分析認為可能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標準化不足毛利下滑
輪胎連鎖都仿照4S店,但4S店品牌單一,零部件、技術和服務流程都可以標準化,連鎖服務相對容易。而目前許多輪胎維修保養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缺失,無論零部件庫存、技術支持、選址運營還是服務流程都未能形成標準流程,這種情況下很難實現連鎖。門店嚴重過剩以及同行之間的無序競爭也導致價格戰遍地開花,輪胎零售的高毛利時代一去不復返。
2、消費升級客戶難留
隨著8090后年輕群體的崛起,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輪胎的購買渠道上更加多元化,網購占比越來越高。其次,他們更注重線下店的環境、服務、體驗,一站式門店會更占優勢,而傳統輪胎店在最基本的形象上就已落于下風。
3、配件支持體系缺失
輪胎連鎖服務的核心是輪胎以及其他配件支持體系,沒有輪胎以及配件物流,僅僅靠自建庫存很難滿足顧客需求,更不用說用戶體驗。目前國內的主要配件物流服務是由上汽、一汽等大型汽車集團掌控的,很難借助第三方物流低成本完成全國性的連鎖店配件物流服務。沒有配件物流,僅僅靠店鋪的配件庫存很難滿足顧客需求,更遑論用戶體驗。
4、市場秩序混亂
現有的后市場環境是劣幣驅逐良幣,守法經營的社會修理廠很難生存,坑蒙拐騙欺詐消費者,騙取保險的店鋪反而大賺其錢。而輪胎行業的流通周轉導致消費者一不小心換到改號輪胎、翻新輪胎,對消費者來說不僅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是人身安全遭到威脅,導致消費者對整個汽后行業失去信任,這讓后來者更加步履維艱。
5、人才支持不足
連鎖服務需要技術支持或者高素質的員工培訓,目前整個后市場的人才都在向4S流動,非4S對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弱。缺乏高素質人才和高級技工人員是限制中國輪胎連鎖做強做大的一大絆腳石。
縱觀現下國內汽車后市場現狀,要做好輪胎一站式服務的線下門店,品牌化、專業化、連鎖化是必然趨勢。雖然目前遇到的阻礙和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路徑還處于探索之中,但必須承認的是,隨著輪胎業務的格局出現變化,國內輪胎工廠必然會重新審視原有渠道,輪胎連鎖或會成為下一個熱門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