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的氣壓是容易帶來潛在危險的因素,而對輪胎磨損的關注,是另一個幫助駕車人防患于未然,降低輪胎潛在危險因素的重要辦法。輪胎表面的一道道花紋可絕對不是為了美觀,它的磨損程度對車輛的抓地力以及輪胎的排水性影響很大,如果使用磨損已經超過了磨耗標志的輪胎,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雨天,如果輪胎的花紋都磨光了的話,車輛很容易打滑而發生意外。所以在出行前要仔細檢查輪胎表面是否有異常磨損、裂痕或劃傷。每個輪胎上都有磨損極限指示標志,就是花紋溝中的凸起部位,一般輪胎都會有圖案指示,例如在米其林的輪胎中,這個標志就是“必比登輪胎人”。如果輪胎胎面任何一個部位磨損到和花紋溝槽中的輪胎磨損極限指示標志一樣高度,就表明花紋溝深度不足16毫米了,這時就應更換輪胎。除了看胎紋的磨損程度,還要定期檢查輪胎是否有扎釘或被割傷,與輪轂的結合處、氣門嘴和氣門芯的密封狀況,胎壁是否鼓包以及不正常的輪胎磨耗,要特別注意檢查在輪胎胎面邊緣是否有由于定位不良或低壓行駛導致的不正常磨耗,發現后要及時進行修補,或者更換新輪胎,防止輪胎缺氣行駛。在儲備輪胎時,應該防止陽光、油、酸、碳氫化合物對輪胎的侵蝕。一般輪胎應該存放在冷卻干燥和黑暗的地方,以避免有水分聚集在輪胎內產生危險。否則,液體可能通過輪胎內部氣密層進入胎體層,結果導致輪胎突然的損壞。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四條輪胎的磨損程度是不同的。導致這些情況產生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比如在不平路面上高速行駛、四輪定位角度出現偏差、經常在原地打死方向、輪胎氣壓超出標準范圍等等。這些因素會直接造成輪胎的非正常磨損。由于汽車是一個精密的系統,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輕則車輛發生抖動、縮短輪胎壽命,重則嚴重影響操控性。如果駕駛者在操縱方向盤時感到輪胎有異樣,就可能是輪胎定位出了問題,應到正規的特約維修站或者專業輪胎服務點進行檢查,并做相應的調整,即四輪定位。一般新車在駕駛3個月后就應做四輪定位,以后每行駛1萬公里,就應更換輪胎或減震器,以及發生碰撞后都應及時做四輪定位。另外,如果輪胎經過了長時間的使用,也應該進行車輛四輪定位和動平衡,這對于保證輪胎安全和理想里程數也很重要。為了獲得最佳的輪胎磨耗狀況,在一定時期內,把前后輪對換一下,可以延長使用壽命。駕車者可以參考汽車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冊中有關輪胎換位的指導。如果沒有車輛使用手冊的話,米其林輪胎專家提出建議,前輪驅動的車輛每行駛8000公里時應做換位,而四輪驅動車輛則需要在每6000公里時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