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一季度上海海關關區天然橡膠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單月進口量連續3個月同比減少,進口平均價格連續第28個月下跌。自今年1月份起,上海海關關區天然橡膠單月進口呈量減價跌態勢。其中3月份當月進口2.5萬噸,同比減少20.4%,環比增加31.4%;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3萬元,環比下跌5.2%,同比下跌27.2%,自2011年12月起連續第28個月呈現同比下跌態勢,創2009年11月近53個月以來的新低。
(二)近5成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比重下滑。今年一季度,上海海關關區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天然橡膠4萬噸,增加29.8%,占關區天然橡膠進口總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4%提升至49.7%。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3.1萬噸,減少41%,占同期關區天然橡膠進口總量的38.2%,比重下滑16.5個百分點。此外,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方式進口0.8萬噸,減少34.8%。
(三)絕大部分自東盟進口,其中自泰國進口大幅減少。今年一季度,上海海關關區自東盟進口天然橡膠7.9萬噸,減少15.3%,占同期關區天然橡膠進口總量的98.8%。其中,自泰國進口5.1萬噸,減少29.5%,占關區天然橡膠進口總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6.3%下滑至63.7%;自印度尼西亞進口1.7萬噸,增加2.9%;自越南進口0.8萬噸,激增2.9倍。
(四)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比重顯著提高,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口均大幅減少。今年一季度,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上海海關關區進口天然橡膠3.4萬噸,增加30.7%,占關區天然橡膠進口總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7.3%提升至42.2%。同期,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分別進口2.5萬噸和2.1萬噸,分別減少37.2%和減少26.9%。
二、今年一季度上海海關關區天然橡膠進口量減價跌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天然橡膠庫存高企,進口需求疲軟。截至3月14日,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達到35.38萬噸,處于飽和狀態。在天然橡膠庫存高企的同時,由于成品庫存高企,銷售不暢,下游輪胎廠開工率回升緩慢。擁有全國三分之二輪胎企業的山東省2月份全鋼胎平均開工率降至58%,環比下滑7%,半鋼胎平均開工率為72%,環比下降7%。庫存高企及下游需求不振,導致天然橡膠進口量持續減少。
(二)國際市場天然橡膠產量居高不下,供需失衡刺激價格走低。由于東南亞主產國新種橡膠陸續進入開割期,使得全球天然橡膠供給進入大周期,國際橡膠價格持續走低。ANRPC(天然橡膠出產國協會)3月份報告顯示,一季度總產量252.32萬噸,同比增長5.13%,整體供應仍保持增長態勢。根據ANRPC預測,今年全球天然橡膠供應過剩量將攀升至36.6萬噸。此外,越南經過數年擴張,橡膠產量大增,今年橡膠產量將接近100萬噸。由于全球供應過剩及庫存能力有限,越南不斷增長的產量可能在膠價已處于數年低點之時刺激價格進一步走低。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約占全球消費總量35%,預計2015年將超過350萬噸,而我國年產天然橡膠僅60萬噸左右,對國際市場天然橡膠依存度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近年已超過70%。橡膠作為國計民生及國防需求最大的品種,過度依賴進口不利于我國橡膠產業原料供應的穩定。發展國內橡膠種植業和投資海外橡膠資源是解決橡膠對外過度依賴的主要辦法,但目前仍存以下困難:
(一)國際膠價大幅下跌,對我國橡膠種植業造成較大沖擊。今年以來,國際膠價持續低迷拉低國內價格,致使橡膠種植戶收入大幅下降,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開割前確保膠工到崗、到位也很難做到。據統計,天然橡膠價格從2013年初的每噸2.7萬元下跌至最低1.4萬元。據業內分析,按現在的價格,扣除勞動力價格、生產資料價格及物價指數上漲等因素,其實際的價格已經等同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每噸8000元的水平。此外,從自然條件、生產管理、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綜合考量,國內植膠區與國外植膠區相比,具有天然劣勢。由于我國屬非傳統植膠區,受寒害、臺風等自然災害影響較大,膠園畝存株數少,產膠能力和畝產水平低;而東南亞主要植膠區泰國、馬來西亞因其人工費低廉、畝產較高,因此更具價格競爭優勢。
(二)企業海外發展面臨政策性投入不足及返銷難問題,境外植膠積極性受挫。天然橡膠企業“走出去”戰略作為緩解我國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近年得到一定發展。預計到2020年合作資源190萬噸,屆時我國天膠控制量可達390萬噸,對外依存度將由目前的80%多降為40%,基本實現國內對天膠的安全供給。然而我國天然橡膠企業海外發展缺乏政策性投入,我國境外植膠企業資金運轉壓力較大。此外,由于所產產品返銷國內無法享受國民待遇,仍按一般國外進口商品現行20%的關稅率征收,產品要承受所在國出口稅和我國進口稅,不僅失去價格競爭優勢,也加大我國境外企業負擔。為此,國內膠企境外植膠的積極性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