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日膠上漲的背后有多個因素,其中包含來自中國的收儲因素、泰國的收儲因素、東南亞地區的天氣因素,再加上日元貶值的因素。由于中國目前是天然橡膠最大的消費國,中國的政策因素對橡膠價格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的收儲、上調進口關稅和復合膠政策共同拉動了膠價上漲
2014年12月,中國國儲局進行了兩輪收儲,共收儲天然橡膠12.85萬噸。收儲的對象是2014年7月以后生產的國產全乳膠,交貨日期是2015年6月30日前。這次收儲的最大特點是收儲對象是中國國內全乳膠,因此扶持滬膠價格的意味非常深長。
我們并不能以收儲之后膠價的走勢來觀察收儲對膠價的影響作用,因為交儲的時間點是在2015年的6月30日,對國內橡膠供應的影響,也主要集中在2015年。國內全乳膠的年產量約為40萬噸。12.85萬噸的收儲量無疑要大大減少國內全乳的可交割量。可以預計,2015年天膠交割將可能出現煙片。三號煙片膠同時也是東京商品交易所的交割品種,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得到中國的收儲對日膠產生了一定的拉動作用。
由于天膠過剩的形勢加劇,而東南亞地區的天膠種植成本大大低于中國產區,因此中國有關部門調整了天膠進口的關稅稅率,試圖削弱國外膠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
中國進口關稅的上升將可能影響中國橡膠的進口成本,從而影響中國的膠價。但是對國際膠價的影響可能不會非常明顯。中國天膠的產量一年不到90萬噸,而一年的需求量接近400萬噸。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在2014年12月31日批準了《復合橡膠通用技術規范》,實施日期為2015年7月1日。這則消息刺激了要向中國積極出口復合橡膠的廠商。從時間點上來說,在7月1日新標準執行前,是很可能對中國的膠價市場形成較強的利空作用,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卻是利多作用。
東南亞的洪水泛濫使產量減少
從2014年12月16日開始,泰國南部出現了持續暴雨。連續的降雨導致受影響地區水位不斷高漲,大片農田被破壞。水流湍急,很多橡膠園被洪水淹沒。南部共有7個省市遭遇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覆蓋153萬多公頃的天然橡膠種植地區,這相當于泰國總橡膠種植面積的43%。馬來西亞同時也遭遇了洪澇災害。
泰國目前是全球產膠量最大的國家,年產量在400萬噸左右。馬來西亞也是全球重要的產膠國。嚴重的洪水災害又正好集中在橡膠的主要種植區域,從時間點上看,目前又是一年當中的高產期,因此產量勢必要受到嚴重的影響。國際橡膠聯盟主席在采訪中表示: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洪水將可能導致兩國每月的橡膠產量損失10萬噸。
產區的產量縮減使得天膠供應緊張,在短期內改善了供求關系。我們認為這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天膠市場上漲的主要原因。
日元貶值使得日膠漲幅超過了其他市場
在安倍晉三的寬松政策下,日元連續貶值。美元/日元從2012年的9月末的80下方直線上升,到2013年5月以后,在100上下整理了半年有余,再度分別在2013年10月末和2014年8月后發動兩次連續貶值,最后升至120附近。自此,日元的貶值幅度已經達到50%。
日元的貶值,與安倍晉三的上臺息息相關。安倍晉三在2012年年底上臺后,加速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其中寬松貨幣政策加速了日元的貶值。日本央行[微博]大量發鈔,并實施了一系列的政府投資舉措。2014年12月14日,安倍晉三成功連任日本首相,其經濟政策將在未來得到進一步的持續。
日元的貶值使得以日元為標價的日膠價格得以進一步提升,日本面臨的橡膠價格將會比以往更高。但是從供求角度來說,更高的國內價格勢必使得其對進口的需求減少,對國際背景下的天然橡膠形成了需求減少的作用。
日膠仍然面臨一些利空的風險
盡管日本、新加坡和上海三個市場的橡膠自去年年底以來,都不同程度錄得了一定的漲幅,但橡膠的下游需求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未來回落的風險仍然存在。
原油下跌。Nymex的原油主力合約已經在1月7日跌破50美元/桶,從2014年6月105美元/桶的高點算起,跌幅已經超過一半。原油的下跌對于日膠來說存在兩個利空作用:一是在原油整體低迷的環境下,大宗商品勢必會受到連帶作用;二是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大幅調低了合成膠的原料成本,而在近期合成膠下游需求并不被看好的條件下,成本的下跌將可能對合成膠繼續施加利空影響。合成膠重心的回落也會對天膠形成拖累作用。
下游需求還未真正復蘇。目前全球范圍內僅僅只有美國的經濟得到較為強勁的復蘇和反彈,而日本、中國以及歐洲仍然復蘇乏力,尤其是中國,PMI數據仍然較低。在這種背景下,天膠價格的上漲恐怕難以持續,后市仍然有回落風險。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日膠可能仍然有上漲機會,但上漲的機會不多。投資者可以多考慮結合滬膠,發現一些兩市之間的套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