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隆眾調查,近年來,美國、日本、歐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出臺了輪胎標簽法,要求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示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阻力、滾動噪聲和濕滑路面抓地力的等級。特別是2012年11月1日歐洲標簽法的實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標簽法幾乎涵蓋所有輪胎,強制對不符合標準的輪胎禁止進口和銷售,并且共分三個階段實施(2012年、2015年和2018年),該標簽法的實施對我國輪胎出口歐洲造成很深遠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輪胎生產大國,但是我國生產輪胎多為中低端輪胎,并且行業集中度很低,大小輪胎廠林林總總上千家,輪胎質量參差不齊,輪胎企業無序競爭,價格戰橫行,并且很多輪胎無品牌知名度,依舊銷售良好,主要就是依靠貼牌銷售,自己無名的牌子如果賣200塊錢,貼牌銷售就能賣到400塊錢,巨大的利潤誘惑著紛紛擾擾的輪胎企業,紛亂的市場環境成為我國輪胎行業大而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使用電子標簽,輪胎就會變得更加智能,同時,每條輪胎都成為有效的數據追溯載體,配合輪胎信息數據庫,可以做到對輪胎全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管理。輪胎采用RFID標簽后,小幅增加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大規模使用后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能促使輪胎從此擁有惟一身份標識,伴隨其終身使用。可以加強信息監控、管理和追溯,從而防止和杜絕無序生產及銷售(假冒、貼牌、串貨)。電子標簽的實施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是以后輪胎發展的一個方向。但是目前究竟是不是合適的時機呢?
眾所周知,從2014年開始,美國“雙反”和不景氣的國內環境促使我國輪胎行業的沉疾頑癥凸顯,輪胎價格一降再降,庫存積壓嚴重,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輪胎企業的日子不好過,個別中小輪胎企業扛不住市場的低迷,已經成為歷史,輪胎行業已經進入低迷的洗牌期,這是大浪淘沙的時期,淘汰不適應社會發展的企業,促使行業集中度提高,而電子標簽法的如若實施,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可以促進我國輪胎行業的轉型,向高精端發展,改善無序的市場狀態,促進我國輪胎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但是也有不利的影響,在如此低迷,人心惶惶的時期,很多輪胎企業面對高額貸款等壓力,已經處于掙扎期,電子標簽的實施,將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會淘汰非常多的輪胎企業,會造成非常多的工人失業,因此隆眾輪胎分析師王開富認為我國輪胎行業發展的現階段不是非常適合電子標簽法的實施,如果非要實施,只能分階段,分種類實施,才能減少不利影響,擴大有利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