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驢友在他的非洲之行中就發現了一個他從未深入了解過的非洲,比如非洲雖然比較落后,但手機也同樣是非洲人的必需品,即使電力供不應求,但他們會想盡辦法解決手機充電問題;非洲的資源不算特別缺乏,甚至可以說很豐富,例如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但由于非洲的工業落后無法對其進行開采,所以才無法充分利用;非洲多數地區人口的生活用品都要向其它國家進口,我們國家就是其中之一。
非洲向我們國家進口日常生活用品很正常,畢竟非洲的制造業并不發達,但驢友卻發現在非洲一些地方,非洲人會跟我們中國進口一些廢舊的汽車輪胎,這讓驢友很不解,難道非洲人打算把這些輪胎進行二次利用,先別說這樣安全性能不能得到保障,首先以非洲目前的經濟情況,有汽車的非洲家庭是特別少的,連車都沒有又怎么需要那么多的輪胎呢?
于是驢友詢問了當地人為何要進口中國的這些沒什么價值的廢輪胎,當地人告訴驢友,這其實是要用來做拖鞋。我們都知道非洲的生活條件比較惡劣,別說大人了,小孩想有一雙新鞋都是奢侈的“夢”。所以在非洲的落后地區,大多數人都是光著腳走路,但非洲本就炎熱,地上也是坑坑洼洼,長時間的步行是相當難受的。于是非洲人便想到自己來制造拖鞋,用的材料就是從我們中國進口的這些廢舊輪胎。
其實非洲人很聰明,因為輪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膠,具有很強的防滑性,而且還特別耐磨,往往一雙就能穿很久。驢友了解到非洲人只需要一把錘子,一把小刀,就可以把廢舊的輪胎純手工制作出一雙涼拖,質量并不比市面上的差,價格也很低廉,一般一雙在人民幣5元左右。
不過驢友發現,市面上有的拖鞋上還帶著輪胎的品牌標記,比如寶馬、奔馳,這也算是一個“獨特設計”了吧。小編覺得,本來在我們手上已經沒有價值的舊輪胎,到非洲人手里卻能變廢為寶,讓人覺得有些心酸的同時也不禁佩服非洲人的頭腦,這反映了不管處在什么環境,人類的創造力和創新性都是不可估量的,就連在物資如此匱乏的非洲他們都可以做到廢物利用,然而在我們國家,擁有這么多資源是不是更要注意開源節流呢?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