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上看,今年的立秋還處在中伏階段,對于我國大多數地區而言,盛夏的暑熱還沒褪去,秋意也并未登場。 “秋老虎”依然兇猛,高溫天氣持續考驗著我們的出行。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立秋后多地氣溫仍然超過35°C,部分地區甚至達到了40°C以上。
面對高溫下的輪胎,最近網上頻頻出現有車主為了防止輪胎溫度過高而用澆水的方式給輪胎降溫的情況,然而,這種做法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危害。
輪胎潑水降溫有哪些危害?
潑水降溫看似能迅速降低輪胎表面的溫度,但實際上,這種降溫效果是極其有限的,且僅限于輪胎表面。對于輪胎內部,尤其是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分,潑水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因此,這種做法無法真正解決輪胎因高溫而帶來的問題,反而會加速輪胎的損壞。
1.加劇輪胎老化與龜裂
輪胎橡膠在高溫下會軟化,這是突然一桶涼水澆上來 會導致橡膠材料急劇收縮,這種熱脹冷縮的反復作用會加速輪胎橡膠的老化過程,甚至可能引發細微的龜裂,降低輪胎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
2.影響輪胎結構穩定性
輪胎內部的多層結構(如簾布層、鋼絲層)在高溫下保持一定的張力平衡。突然潑水降溫會打破這種平衡,導致結構間應力不均,長期以往可能引發輪胎變形或內部結構損壞。
3.安全隱患增加
如果輪胎因不當降溫而出現裂紋或結構損傷,其在高速行駛中的抓地力、耐磨性和抗爆胎能力將大打折扣,極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風險。特別是在高溫、高速或復雜路況下,這種風險更為突出。
潑水降溫輪胎爆炸
后果太可怕!
輪胎潑水降溫,輪胎爆炸司機多處受傷
2017年7月25日,京港澳高速江夏服務區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只見一名男子倒在一輛重型半掛車旁,臉上鮮血直流。
據了解,司機田師傅駕駛半掛車跑貨運,中午在江夏服務區休息。準備駛離服務區時,由于氣溫很高,他擔心會發生爆胎,于是仔細檢查輪胎。他提來一桶冷水澆在高溫的輪胎上降溫,又用鐵棍敲打輪胎檢查胎壓。沒想到,一只輪胎突然發生爆炸, 田師傅臉部、頸部、手臂等多處受傷流血,所幸傷勢不是太嚴重。
潑水降溫,車主多處骨折15%燒傷
2015年的6月24日,當事人小蔡和哥哥駕駛一輛貨車跑長途。次日2點多,途經棗陽市時,兄弟倆從后視鏡中發現,車轱轆開始冒煙。
兩人趕忙下車,潑水給輪胎降溫。沒想到輪胎突然爆炸,小蔡被摔出了五六米遠。
隨后,小蔡被送往醫院,經檢查小蔡全身多處骨折,燒傷面積有15%左右。
高溫天氣下
如何正確養護輪胎?
輪胎降溫不當太可怕,那么在高溫天氣下,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養護輪胎呢?
1. 定期檢查輪胎狀態
定期檢查輪胎的氣壓、花紋深度以及有無異常磨損或損傷是預防輪胎故障的第一步。車主應確保輪胎氣壓保持在制造商推薦的范圍內,并根據輪胎磨損情況及時更換。同時,注意觀察輪胎表面是否有裂紋、鼓包等異常情況,一旦發現應立即處理。
2. 避免長時間高速行駛
在高溫時段,盡量減少長途高速行駛,給輪胎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如果必須長途行駛,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停車休息,讓輪胎自然降溫。此外,還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等氣溫相對較低的時段出行,以降低輪胎的工作溫度。
3. 合理使用遮陽罩或停車于陰涼處
當車輛需要長時間停放時,可以使用遮陽罩或選擇陰涼處停車,以減少太陽直射對輪胎的加熱作用。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輪胎的初始溫度,減輕其在行駛過程中的升溫壓力。
4. 定期進行輪胎換位與平衡
定期進行輪胎換位和動平衡調整可以確保輪胎磨損均勻,提高使用壽命和行駛穩定性。通過換位可以平衡前后輪胎的磨損程度,而動平衡則能確保輪胎在旋轉時保持平衡狀態,減少振動和噪音。
5. 使用專業輪胎保養產品
市場上有許多專門針對輪胎的保養產品,如輪胎冷卻劑、輪胎蠟、輪胎保護劑等。這些產品能在輪胎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紫外線、臭氧等環境因素對輪胎的侵蝕,同時也有助于保持輪胎的濕潤度,減緩老化速度。車主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保養產品進行定期保養。
小邦說
小邦提醒大家,用冷水給輪胎降溫是安全行車的大忌。
確實在炎熱天氣長時間行駛,輪胎可能會因為胎溫過高而不安全,但也沒必要去給輪胎澆水,雖然澆冷水后不會立刻爆炸,但會加速車胎老化埋下安全隱患。所以只要把車停下來休息一下,自然降溫就可以了!
同理,當車子暴曬之后,也不要急著去洗車, 最好是早晚時間,等車子整體溫度涼下來之后再洗,否則對車子也會有影響。
再次提醒各位車主,一定切忌用冷水降溫,避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