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輪胎廠家紛紛加大馬力、擴展產能之際,國際輪胎市場卻風云突變,多家大牌輪胎廠家宣布了在歐洲和美洲的裁員及關廠計劃。
這一連串的重磅消息,不僅讓業界震驚,更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和深思。
多家大牌輪胎宣布減產、裁員
1、米其林英國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工廠61個工作崗位面臨裁減
近日,米其林宣布了一項影響其位于英國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工廠員工的業務調整計劃。
根據該計劃,米其林計劃在2024年9月前將其在英國的客戶聯絡中心的39個崗位遷至波蘭華沙,并在2025年年底前將其服務和解決方案業務支持團隊的22個崗位轉移到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共享服務中心。
這些變動可能會使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工廠的61個工作崗位面臨裁減的風險。
米其林指出,此次調整是為了應對歐洲市場的激烈競爭,并致力于優化成本結構,以保障在英國和愛爾蘭市場的持續盈利能力。
2、普利司通子公司關閉比利時蘭克拉的輪胎翻新工廠
日前,普利司通旗下Bandag歐洲公司宣布,計劃關閉其在比利時蘭克拉的輪胎翻新工廠,關廠計劃大約影響111名工人。
據了解,工廠關閉的主要原因是歐洲翻新輪胎市場大幅下滑,供過于求,生產成本缺乏競爭力。而從亞洲進口低成本卡客車輪胎,是需求大降的主因。
據外媒報道,普利司通阿根廷公司已確認計劃削減其布宜諾斯艾利斯工廠的員工和輪胎產量。當地工會 Sunta 表示,該工廠將裁掉452個工作崗位。
而本次裁員和削減產能的主要原因是國外需求急劇下降,目前出口水平僅為過去計劃的10%。因此,該工廠將專注于為當地市場。
3、德國馬牌輪胎母公司大陸集團宣布裁員
今年2月,德國馬牌輪胎母公司大陸集團正式啟動7150人的裁員計劃,計劃2025年底前完成,其中包括1750個研發崗位,以及5400個行政管理崗位,約40%的裁員將發生在德國。
這相當于大陸集團員工總數的3%以上。除了已經宣布的部門管理措施外,研發(R&D)部門的員工也受到了這一計劃的影響。
據了解,裁員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下降和公司降本增效的舉措。
4、固特異前進計劃一部分:裁員、關廠
近期,固特異對其內部人員組織架構調整做了一份簡短的聲明,表示作為固特異前進轉型計劃的一部分。
固特異前進計劃顯示,固特異預計會在2025年通過削減約1200個工作崗位,并將從削減崗位中節省1億美元的支出。
此外,2024年上半年,固特異又宣布將停止馬來西亞工廠運營,關閉工廠將影響550個職位。
據悉,該工廠自2017年起已連續六年虧損,關停將從6月30日開始,預計到12月31日徹底停止運營。
這一決策是固特異全球轉型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削減成本、優化投資組合和提高利潤率。
5、芬蘭諾記宣布減產、裁員
今年5月份,芬蘭諾記宣布調整其重型輪胎相關產能和進行裁員,預計有160名員工的工作會受到影響。
根據聲明,裁員將于2024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不過其也表示,此次員工臨時停工至多90天。
而生產和財務狀況不佳,是諾記縮減產能的主要原因。
大牌輪胎減產、裁員
三大主要原因
面對國際輪胎市場的風云變幻,多家大牌輪胎廠家選擇裁員和關廠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
亞洲廉價輪胎進口沖擊
近年來,亞洲輪胎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輪胎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使得亞洲輪胎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這些亞洲輪胎廠家憑借低成本和高效生產,大量出口輪胎至歐美市場,對當地的輪胎品牌構成了嚴峻挑戰。
亞洲輪胎的低價策略,使得歐美輪胎廠家在價格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
為了保持盈利能力,歐美輪胎廠家不得不采取裁員和關廠等縮減成本的措施。
歐美輪胎市場需求量降低
受全球經濟形勢和消費者購買力的影響,歐美市場對輪胎的需求量出現下滑。
特別是在汽車銷量下降、新能源汽車普及以及環保法規趨嚴的背景下,傳統輪胎市場的需求進一步萎縮。
此外,經濟持續低迷和高通脹,也使很多歐美人民選擇性價比更好的進口輪胎。
這使得歐美輪胎廠家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不得不通過裁員和關廠來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
輪胎廠家成本優化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輪胎廠家也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成本結構以提高盈利能力。
裁員和關廠是輪胎廠家實現成本優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減少員工數量、降低生產規模以及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輪胎廠家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并增強市場競爭力。
大牌輪胎看好中國市場
紛紛擴建增產
在全球輪胎產業面臨變革和挑戰的背景下,中國卻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輪胎消費國之一,中國對輪胎的需求,尤其是中高端輪胎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吸引了眾多國際大牌輪胎廠家的關注和投資。
米其林、普利司通、德國馬牌等國際大牌輪胎廠家紛紛擴大在中國的產能。
米其林啟動上海輪胎工廠二期擴建項目,屆時工廠高性能子午線轎車輪胎年產能將由850萬條提升至950萬條,打造超級智能、高效、綠色的未來工廠。
普利司通宣布2024年向生產乘用車輪胎的無錫工廠投資約1.9億元人民幣,將在2026財年之前的三年內,向中國乘用車高端輪胎業務投資約5.62億元人民幣,以擴大高端輪胎的生產比例。
今年6月份,德國馬牌輪胎合肥工廠四期擴建項目正式啟動,四期工廠預計在2027年滿產后,年產能將提高至每年1800萬條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并新增400個就業機會。
他們在中國設立新的生產基地、擴大生產線并加強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這些大牌輪胎廠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也促進了中國輪胎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2024年多家大牌輪胎廠家宣布裁員和關廠的事件是全球輪胎產業變革的一個縮影。
可以預見,在亞洲廉價輪胎進口沖擊、歐美輪胎市場需求量降低以及輪胎廠家成本優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輪胎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和調整。
在這場變革中,中國作為輪胎產業的主要增長地區之一,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