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突破百億:2024年輪胎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9.41億元,占集團總營收24.5%,同比提升7.43%,成為華誼集團核心增長引擎;
產銷量突破新高:全年輪胎生產量達1,705.89萬條,同比增長17.57%;實現銷量1,623.97萬條,同比增長9.19%。
面對行業面臨的銷售困局,雙錢輪胎這家96歲的輪胎企業,正在上演一場教科書級的產業升級戰。
產能狂飆背后的“效率革命”:
從新疆超產到重慶爆單
翻開華誼集團年報,雙錢輪胎板塊的數據堪稱驚艷:全年生產1705萬條輪胎,同比增長17.57%。
其中全鋼子午線輪胎產能利用率更是在行業銷售低迷的環境下全線飄紅。重慶基地103.74%、新疆工廠104.4%的產能負荷率,直接碾壓行業平均72%的水平。
但真正讓行業側目的,是雙錢的“產能辯證法”:不盲目擴產,而是用智能化榨出極限效率。
走進雙錢集團(新疆)昆侖輪胎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看到,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年產120萬條的全自動生產線正在加速生產,趕制訂單。
重慶工廠年初定下260萬條年產能目標,通過技術創新和生產結構優化提高生產效率,使產能利用率高達103.7% ;同時, 投資2.3億元的節能技改項目,讓單胎能耗直降15% 。
雙錢輪胎:老國貨的全球逆襲
雙錢的財報里藏著一組關鍵數據:北美卡車胎替換市場占有率5.5%,中國品牌第一。
這個數字背后,是雙錢輪胎近十年的“出海長征”。
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泰國建廠—— 用海外產能繞開美國“雙反”關稅,挺進美國市場 。
到2024年,雙錢泰國基地生產的大部分進入美國卡車替換輪胎市場,成為占有率第一的中國品牌 。
同時海外市場狂飆的背后,是雙錢對地緣政治的精準預判。當歐盟對華輪胎反傾銷稅升至28%時,泰國基地的區位優勢瞬間爆發——零關稅進入東盟市場、規避美國301條款、輻射RCEP成員國。
這種"產地多元化"策略,讓雙錢在100多個國家鋪開銷售網絡,2024年海外營收大幅度增長,創下歷史新高。
產品結構調整:從“紅燒肉”到“定制化小炒”
雙錢輪胎的逆勢爆發,也離不開其產品戰略的轉型升級。
“過去物資匱乏的時代,一頓紅燒肉就足夠解饞了,現在市場足夠細分,單靠紅燒肉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必須根據大家的不同口味炒出不同的菜品。”雙錢董事長章萬友的比喻,揭示了其產品戰略的轉型內核:
新能源賽道“搶跑”:推出“雙錢深海”“回力深空”靜音棉輪胎,噪音測試排名行業位居前列,新能源專用胎占比突破30%,成為雙錢乘用車輪胎的“拳頭產品。
場景化定制:針對礦區推出“一礦一品”策略,用于煤礦運輸的軟質煤礦胎強化承重性和耐磨性,用于鐵礦銅礦之類的硬質礦運輸的硬質鐵礦胎提升防刺扎性能 ;
渠道突圍:與途虎養車聯合發布“飛躍巔峰”、“昆侖”系列, 借助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的優勢來反哺生產,擴大市場知名度和擴展銷售渠道。
同時,技術研發的“數字化協同平臺”成為關鍵支撐:
TECO 2.0技術體系,實現從設計到量產的周期縮短至3個月(傳統模式需1年) ;
5A技術標準(耐磨、靜音、節能、安全、智能),對標國際品牌,實現產品性能全面提升 。
而雙錢輪胎產品結構的優化,本質是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用技術溢價替代成本優勢。
結語:國貨崛起的“雙錢樣本”
雙錢輪胎的逆襲,揭示了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共性路徑:用技術升級對沖成本壓力,用全球化布局打破市場壁壘,用場景化創新重塑品牌價值。
當“老字號”不再依賴歷史光環,而是以“數字化+定制化+全球化”的三重引擎驅動增長,國貨輪胎的黃金時代,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