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輪胎特保案結果將向何處去,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此案40%的結果是奧巴馬收回成命,60%的結果是美國按照11日的制裁方案對中國輪胎征稅,而中國也會對美國的部分肉雞產品和汽車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竺小龍則認為,美國的制裁決定徹底取消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制裁的力度也許會有所下降。中國的制裁很有可能有限,而中國會從對美貿易中取得一定的收益,來彌補輪胎制造業的損失。這樣的一個結果對中美雙方都是可以接受的,也是當前中美經濟勢力均衡、相互忌憚的直接表現。
按規定,從14日中方要求就此案與美方進行WTO爭端解決項下磋商以來,中美雙方共有60天的磋商期,這是第一階段。如果其中一方拒絕磋商,或雙方在此期間磋商失敗,將進入第二階段:WTO將在45天內任命專家組,專家組會在6個月內作出結論。任何一方如對初裁結果不滿,均可就專家組的裁決提出上訴,WTO爭端解決機構將對此作出最后裁決。據WTO統計,如果案件不上訴,將在1年之內有初步裁決,如果加上上訴時間,將在1年零3個月內裁決。
“中美兩國對待輪胎特保案強硬態度的同時,也在尋求積極的談判解決,這就為輪胎特保案的推出預留了60天的緩沖期,這期間中美兩國政府很有可能得出一個令雙方都不尷尬的談判結果。”竺小龍向本報記者指出,從目前的情況看,由輪胎特保案引發的中美貿易摩擦還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國政府并非以真正的貿易保護對抗貿易保護。
相比美國輪胎業內對奧巴馬的討伐之聲而言,中國國內企業反倒沒有表現出身陷困境的窘迫,中國政府強硬的態度也給國內企業打了針強心劑:商務部9 月13日表示,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反補貼等立案審查程序。專家認為,這番高調表態是對美國輪胎特保案的明確回應,也是防止 WTO規則下,其他國家援引美國制裁方案的必要舉措。
“如果很好的談判結果不能達成,中國政府上訴到WTO法庭并據理抗辯,這個過程會持續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這樣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段過后,現在沸沸揚揚的爭論可能已經失去了實質性的意義,到時全球經濟已經回暖,中美兩國的貿易環境也得到改善。這種情況下,輪胎特保案也就會不了了之,真正成為美國政府和奧巴馬的一個權宜之計了。”竺小龍說。
但是,業內認為,即便屆時WTO判中方勝訴,要求美方糾正錯誤,恐怕那時中國輪胎已經喪失了美國的市場,只能要求點象征性的賠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