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特保案后,我省輪胎出口受到影響,業內人士分析——
“原來我們廠家每月出口輪胎大約有10000條,而今卻只有4000條。”5日,在輪胎特保案近2個月之時,我省某輪胎生產廠家銷售人員余先生告訴記者,他們輪胎廠家的出口部分受到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內銷情況卻比預期好很多。
余先生表示,由于輪胎出口受阻,所以部分輪胎生產廠家面臨整合,預計3-5年內輪胎行業將出現一輪大洗牌,實力強的廠家兼并實力弱的廠家。
內銷市場出乎意料
余先生說,“其實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對今年的銷售預期很差,但沒想到的是各項優惠政策救了輪胎。輪胎大致分為三類,大重胎、輕卡胎和農用胎,在國家出臺免征燃油稅,以及貸款購車政策放寬之后,隨著重卡車銷售量增大,大重胎的銷售量也隨著大幅上升;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國家支持汽車下鄉的政策,也救了輪胎企業。不過出口部分很不理想,很多大型的、產值高的輪胎生產廠家受到的影響更大。”
余先生說,如果沒有優惠政策的推動很難想像,這些輪胎將銷往何處,在9月輪胎特保案之后,很多出口輪胎受阻,按照常理推測,這些轉為內銷的輪胎會導致市場不景氣,但這些政策又使需求增多,所以今年輪胎的銷售情況比預想的好很多,與去年同期相比銷量增加五至六成。
三到五年整合兼并
余先生的說法在長春市輪胎行業協會沙會長那里得到了證實。他告訴記者,輪胎銷售環節也明顯感覺到今年輪胎很搶手,“某些輪胎型號,輪胎生產廠家供不應求,銷售商需要排隊等貨。”
不過,余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目前輪胎市場情況比較穩定,但隨著輪胎特保案給我國出口輪胎帶來的巨大影響,國家已經考慮近期出臺輪胎行業市場準入條件,并控制輪胎出口量。他介紹,目前我國生產輪胎的廠家約有500—600家,山東省有300—400家,占到6成左右,南方還有一部分,而吉林省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輪胎行業在三至五年內整治,必然是全行業的,當然包括吉林省。
“輪胎行業未來的市場狀況是實力之間的比拼,國家即將出臺的輪胎行業市場準入條件就已經表明門檻要提高,而且未來輪胎生產廠家要向股份制轉化,有實力、大型的輪胎生產廠家兼并實力弱、小型的輪胎生產廠家。”余先生告訴記者,輪胎行業的整合大概需要三至五年,如果國家出臺輪胎行業市場準入條件門檻提高,那么輪胎生產廠家的數量就會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