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因禍得福”來形容今年的山東輪胎制造企業,實在不為過。雖然飽受“美國特保案”沖擊,但出口“收成”不減反增。
“與去年相比,今年對美出口量有小幅提升。”山東省三利輪胎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利輪胎”)外經科科長辛懷文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對非洲、南美等地區的出口增幅還要大。”25日,當導報記者前往曹縣探訪這家雄踞魯西南的輪胎企業時,廠區內非常安靜,似乎在“享受”這種得來不易的成果。
訂單集中在“特保案”前
“這并非個案。”山東省橡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鄭永祥向導報記者介紹,協會的走訪調查也發現這一“令人意外”的結果,“省內多數輪胎企業都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出口任務。”
面對高額的懲罰性關稅,企業如何能夠超額完成任務?“看看企業的訂單時間,就能知道個中原因。”鄭永祥表示,美國訂單大幅增加集中在6-9月份,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征收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則是在9月11日,“美國客戶正是在 ‘特保案’前集中向我省輪胎企業下發訂單,規避了高額關稅。”
6月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輪胎征收高達55%的懲罰性關稅。當時我國輪胎企業并未在意此事,而美國輪胎需求商似乎對后來的“特保案”有所預測,于是集中購買質優價廉的中國輪胎,在征收高額關稅前就預訂完幾乎全年的進口量,山東輪胎企業完成出口任務也就不足為奇。
辛懷文也向導報記者證實,“對美出口訂單幾乎全部集中在9月份之前,而非洲、南美地區的訂單也是緊隨而來。”
“蟄伏”背后
今年“因禍得福”,明年形勢堪憂。
臨近年關,省內輪胎企業開工率普遍較低,也無較大動作。“輪胎企業‘蟄伏’,恐怕是在思考明年的出路。”鄭永祥表示。
“‘特保案’的懲罰性關稅將持續至2012年,而2010年將是輪胎企業最難過的一年。”鄭永祥認為,“毫無疑問,‘特保案’對輪胎業的惡劣影響將集中在明年,企業既要面對訂單下滑、開工率不足的形勢,還要思考諸如產品升級、開拓市場等課題,困難程度前所未有。”
還好,一個機遇擺在企業面前。21日,我國要求世界貿易組織設立一個專家組,調查美國對我輸美輪胎采取的特保措施,“一旦世貿組織立案調查,我國企業勝算很大。”鄭永祥認為,美國實施“特保案”本身就是主觀意愿大過客觀事實。
不過,三利輪胎對此反應并不積極。“其他幾家大型企業也沒有響應。”鄭永祥向導報記者分析,如果世貿組織立案調查,被調查企業要支付費用,數額根據調查天數、搜集數據的難度而定,“這種國際官司的價格不菲,又是在困難的2010年,企業肯定不愿再有這種額外支出。”此外,世貿組織的立案調查一般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結案,“時間太久,企業等不起,不如另覓良方。”
就像站在三岔口,2010年,輪胎企業既要繼續向前——保住美國市場,又要向左——開拓其他國家市場、擴 大國內 市場, 還要向右——升級產品結構、盡快實現轉型 。“每條路都要謹慎前行,輪胎企業的 優勝劣汰明 年就能初見分曉。”鄭永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