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下旬,泰國政府提出了天然橡膠收儲新計劃,即泰國農業部計劃向內閣提交申請250億泰銖(8.146億美元)的預算用于購買更多的橡膠。截止到明年3月底收儲計劃到期為止,政府橡膠庫存總量將達41萬噸。但滬膠并未受此提振,反而連跌4個交易日,跌幅超過3%。筆者認為,本輪“泰國收儲”計劃對滬膠價格提振作用十分有限,現貨供給壓力依然非常巨大。
收儲影響力被削弱
國家收儲一直是政府重要的價格調節手段,通過調整供給結構,影響價格。天然橡膠的收儲被東南亞產膠國廣泛應用,以往的收儲計劃的公布對價格的提振作用十分明顯。2008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滬膠價格暴跌67%。當年泰國農業部聲稱斥資42億泰銖對國內天然橡膠進行收儲,收儲量計劃達10萬—20萬噸。受此消息影響,滬膠價格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并多次觸及漲停。但之后收儲計劃的實施日期被不斷推遲,直至次年5月份才開始執行,并且實際收儲量也大大低于計劃。因此,泰國政府收儲計劃的影響力被削弱。
收儲效果不容樂觀
今年6月份,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下跌,滬膠價格也出現連續回落,跌至22000元/噸。泰國南部膠農舉行抗議游行,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國政府決定聯合行動干預膠價,其中泰國政府擬購入20萬噸天然橡膠。受此計劃提振,滬膠價格6月中旬出現明顯反彈,最高價逼近24900元/噸。但至6月末,泰國政府收購量僅有1萬噸,市場失望情緒漸濃,伴隨著泰國天然橡膠產量超過預期的消息打壓,滬膠在7月份出現恐慌性拋盤,價格重回22500元/噸附近。
8月由于滬膠價格跌破21000元/噸,迫使泰國政府增加收儲的決心,收儲額度從150億泰銖一直擴大到300億泰銖,最終得到內閣批準,開始執行;同時產膠國計劃聯手限制30萬噸天然橡膠的出口。自此,滬膠價格反彈18%左右。但進入10月后,限制出口政策執行不力,膠價再次回落,11月份開始,“三國”發出聲明,強調今年年末預計收儲總量將達到18萬噸。但這一聲明幾乎對市場沒有產生任何利多影響,滬膠價格一路下跌至23700元/噸。“三國”立刻又拋出收儲新計劃,以泰國為首,收儲天然橡膠30萬噸,其中泰國收儲量達15萬噸。11月下旬泰國政府又將收儲總量擴大到41萬噸,總資金愈12億美元,幾近于瘋狂。但就目前來看,市場仍維持觀望態勢,充足的現貨仍壓制價格上行。
縱觀今年以泰國為首的東南亞三國收儲計劃與以往相比,特點有三:
第一,收儲量不同。與2008年相比,今年收儲量明顯加大。僅泰國的收儲計劃就超過40萬噸。
第二,執行力度不同。2008年的收儲注重的是對市場心理預期的影響,今年的收儲則是真金白銀的比拼,但由于信用透支,目前市場對泰國是否有資金實力進行足量收儲抱有懷疑態度。
第三,收儲效果不同。三年前收儲計劃拋出時逢經濟探底,中國國內天然橡膠需求旺盛,泰國收儲計劃對膠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目前中國需求遲遲未能啟動,連續半年的收儲實施對市場總體利多影響十分有限。相比年初,目前滬膠價格在24000—24500元/噸之間振蕩,沒有明顯上漲,比年內最高點甚至下跌18%。
由此可知,收儲政策不是推動膠價長期上漲的根本因素。滬膠牛市的到來仍需下游需求出現根本性扭轉。
收儲影響力被削弱
國家收儲一直是政府重要的價格調節手段,通過調整供給結構,影響價格。天然橡膠的收儲被東南亞產膠國廣泛應用,以往的收儲計劃的公布對價格的提振作用十分明顯。2008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滬膠價格暴跌67%。當年泰國農業部聲稱斥資42億泰銖對國內天然橡膠進行收儲,收儲量計劃達10萬—20萬噸。受此消息影響,滬膠價格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并多次觸及漲停。但之后收儲計劃的實施日期被不斷推遲,直至次年5月份才開始執行,并且實際收儲量也大大低于計劃。因此,泰國政府收儲計劃的影響力被削弱。
收儲效果不容樂觀
今年6月份,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下跌,滬膠價格也出現連續回落,跌至22000元/噸。泰國南部膠農舉行抗議游行,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國政府決定聯合行動干預膠價,其中泰國政府擬購入20萬噸天然橡膠。受此計劃提振,滬膠價格6月中旬出現明顯反彈,最高價逼近24900元/噸。但至6月末,泰國政府收購量僅有1萬噸,市場失望情緒漸濃,伴隨著泰國天然橡膠產量超過預期的消息打壓,滬膠在7月份出現恐慌性拋盤,價格重回22500元/噸附近。
8月由于滬膠價格跌破21000元/噸,迫使泰國政府增加收儲的決心,收儲額度從150億泰銖一直擴大到300億泰銖,最終得到內閣批準,開始執行;同時產膠國計劃聯手限制30萬噸天然橡膠的出口。自此,滬膠價格反彈18%左右。但進入10月后,限制出口政策執行不力,膠價再次回落,11月份開始,“三國”發出聲明,強調今年年末預計收儲總量將達到18萬噸。但這一聲明幾乎對市場沒有產生任何利多影響,滬膠價格一路下跌至23700元/噸。“三國”立刻又拋出收儲新計劃,以泰國為首,收儲天然橡膠30萬噸,其中泰國收儲量達15萬噸。11月下旬泰國政府又將收儲總量擴大到41萬噸,總資金愈12億美元,幾近于瘋狂。但就目前來看,市場仍維持觀望態勢,充足的現貨仍壓制價格上行。
縱觀今年以泰國為首的東南亞三國收儲計劃與以往相比,特點有三:
第一,收儲量不同。與2008年相比,今年收儲量明顯加大。僅泰國的收儲計劃就超過40萬噸。
第二,執行力度不同。2008年的收儲注重的是對市場心理預期的影響,今年的收儲則是真金白銀的比拼,但由于信用透支,目前市場對泰國是否有資金實力進行足量收儲抱有懷疑態度。
第三,收儲效果不同。三年前收儲計劃拋出時逢經濟探底,中國國內天然橡膠需求旺盛,泰國收儲計劃對膠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目前中國需求遲遲未能啟動,連續半年的收儲實施對市場總體利多影響十分有限。相比年初,目前滬膠價格在24000—24500元/噸之間振蕩,沒有明顯上漲,比年內最高點甚至下跌18%。
由此可知,收儲政策不是推動膠價長期上漲的根本因素。滬膠牛市的到來仍需下游需求出現根本性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