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民營體制弊病 引導企業做品牌
1976年廣饒縣西水村支起第一個橡膠爐,這為今后該地橡膠輪胎產業的起步打下了基礎,1995年由斜交胎及農用胎起步,廣饒輪胎企業遍地開花。隨著市場經濟意識的啟蒙,民營經濟的活力在當時也得到了全力釋放,而民營體制的顯然也讓上述企業能為靈活地應對市場發展。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受限于發展戰略及管理思維,民營企業在資金實力和品牌構建上目光并不夠超前。
家族式的經營模式,缺乏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創新活力不足,開拓意識不強,技術改進及產品創新投入少,導致的產品附加值低、企業競爭力弱在隨后的發展中,尤其是近幾年的競爭中開始凸顯。
克服這一弊病積極“求變”,在部分企業積極先行的同時,當地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廣饒縣“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橡膠輪胎行業作為廣饒縣重點扶持的主導產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從“廣饒制造”向“廣饒創造”的跨越,著力推進“廣饒輪胎”區域品牌,大力推進橡膠輪胎行業發展由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為主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指導思想。
從2007年起,廣饒縣就提出了“名牌戰略”,通過調產品、改結構、做品牌來提升輪胎的產品價值。“在2010年全國十大優秀企業的評選中,廣饒金宇、興源兩家企業入圍前十,且都是輪胎企業,但其余八家都是中國馳名商標,唯獨這兩家企業不是。”這讓當地政府部門意識到,企業實力正在壯大,但品牌實力依然很弱。
“我們每年都會拿出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用于扶持橡膠輪胎行業的品牌培育和技術創新工作,通過財政資金的杠桿引導和撬動作用,鼓勵本土輪胎企業走出國門開展合作。”廣饒縣橡膠協會秘書長李杰曾告訴媒體。
助力企業走出去 加強國際合作做大做強
在產能過剩、國內市場近乎飽和的背景下,本地企業正積極謀求外部市場的拓展,一些大型輪胎企也開始尋求在國外建廠以期優化市場布局,同時在技術、資金、品牌等方面積極牽手國外知名企業、品牌尋求“突圍”。
2013年7月23日,永泰集團斥資3000萬英鎊與英國TIA輪胎有限公司聯手,共同收購了英國知名汽車部件制造商考普萊國際控股公司,永泰集團獲得70%股份,英國TIA獲得30%股份。依托本次成功并購,該企業正在向國際知名企業的門檻邁進。
為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廣饒縣積極引導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加快市場創新。“主要通過赴境外設立進出口貿易公司、商業零售公司或辦事機構等手段,進入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網。加快發展廣饒輪胎交易電子商務平臺,引導企業信息門戶網站與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對接,構建多元化的產銷體系。”當地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稱。
正是在這種積極引導作用下,山東奧戈瑞輪胎公司在印尼投資建設年產800萬套半鋼子午胎和200萬套全鋼子午胎項目,今年1季度投資額9151萬美元;興源集團、盛泰集團先后與江蘇興達集團共同投資2.25億美元建設了30萬噸鋼絲簾線項目;西水集團在老撾豐沙里省開發建設橡膠園項目,已有2萬畝橡膠園實現割膠,累計回運天然膠343.6噸,每噸至少可節省30%的資金;永一橡膠公司和 奧戈瑞集團有限公司目前都正在國外建立分廠和原材料基地。
實現集群化發展,產業抱團和技術升級也是廣饒橡膠輪胎業的發展關鍵。對此,該縣圍繞產業集群和產業高端,新上一批高技術、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高效能轎車子午胎、載重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等項目,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加快產業規模的膨脹。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建設國家級輪胎試驗場
一個國家級的橡膠輪胎試驗場目前正在辦理土地手續,該項目位于廣饒縣丁莊鎮,作為國家輪胎及橡膠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分中心,該項目建成后將為該縣甚至國內輪胎的全面質量提升、上檔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介紹,由于沒有試驗場,中國在輪胎強制認證及檢測等方面的標準迄今只能模仿國外,這制約了輪胎產品認證和檢測標準的制定,妨礙了中國對進口輪胎產品的檢測能力,尤其是在輪胎國際貿易爭端方面,中國也難以有足夠的話語權。顯然,要把廣饒為了打造中國輪胎之都,一個全國性的輪胎試驗場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廣饒縣還積極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了廣饒縣橡膠輪胎行業協會、廣饒縣車輪行業協會,建設了廣饒縣橡膠輪胎檢驗檢測產業集群窗口網絡平臺,宇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國唯一的網上輪胎電子交易中心順利上線,連續成功舉辦了5屆中國(廣饒)國際橡膠輪胎暨汽車配件展覽會,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可媲美美國拉斯維加斯汽配展的全球知名的專業性展會。
據介紹,目前,廣饒縣省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5家,全行業84%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61%的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組建了行業技術研究院,建成了省級橡膠輪胎及原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企業研發能力明顯增強,全縣橡膠輪胎企業已創建省級以上知名品牌32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