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國內輪胎企業已采用的立體倉儲系統。
2015年是中國橡膠工業誕生100周年。百年間,中國輪胎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成為集勞動密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于一身的世界輪胎制造基地。坊間流傳的“世界輪胎看中國”更是對全球第一輪胎大國的形象解釋。
經過幾代輪胎人的艱辛努力和頑強拼搏,中國實現了從輪胎工業弱國向世界輪胎工業大國的嬗變,并走在了追求輪胎強國夢想的路上。
中國輪胎工業發展史,如從1915年生產自行車輪胎算起,有100年歷史;從1934年生產汽車輪胎算起,也有80年歷史。1964年和1982年國內先 后自主研發、生產全鋼子午線輪胎和半鋼子午線輪胎。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全鋼子午線輪胎用30余年、半鋼子午線輪胎僅用20年,中國就已成為輪 胎生產大國。
中國全鋼子午線輪胎經過了高速、重載的考驗,性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轎車子午線輪胎已實現無內胎、寬斷面、扁平化、高速化,緊跟國際潮流的安全、節能、 環保綠色輪胎也已穩步推向國際市場并獲得認可;巨型工程機械子午線輪胎打破了國外技術和設備的壟斷,實現了產業化生產;航空子午線輪胎實現了零的突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汽車輪胎年產量僅有約3萬條。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全力扶持輪胎工業恢復和擴大生產,積極破解技術、設備、原材料和資金等難題。到2014年,全國輪胎產量已達5.62億條,其中子午線輪胎5.11億條。
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中國輪胎工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橡膠工業發展的支柱。輪胎行業產值和銷售收入分別占橡膠工業的60%和65%。輪胎行業對國家 GDP的貢獻率為0.9%,對國家稅收貢獻率為0.18%,就業人數占全國的0.58%。輪胎工業成為橡膠行業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拉動了天然橡膠、合成橡 膠、橡膠助劑、炭黑、橡膠機械、輪胎模具、輪胎翻新、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物流和環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和工人就業。
自2005年起,中國汽車輪胎年產量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各種規格系列產品齊全完整的輪胎工業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國和消費國。產品除滿足國內需求之外,約40%出口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地區。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輪胎工業跨入了世界輪胎大國的行列。然而,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輪胎工業多年潛在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并成為發展的瓶頸。
如無序低水平重復發展已導致產品結構性過剩;兩頭在外的產業結構給發展帶來很大風險,天然橡膠80%依賴進口,且關稅高達20%,復合膠進口面臨標準改 變,輪胎出口不斷遭遇貿易摩擦,國際輪胎市場走弱;輪胎工業尚未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輪胎企業大中小并存,魚龍混雜,市場不規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 銀企結合大集團,走出去的企業較少,尚未達到國際化、環球化的程度。
總之,中國走向世界輪胎工業強國,要舉全行業之力突出科學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由量的簡單增長轉向質的內在提高。就當前看,中國輪胎業雖然要面對許多 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因素,但更要勇于面對各種嚴峻挑戰,敢于擔當,全行業要克服各種困難,努力拼搏,力爭早日實現輪胎工業強國夢。

圖為中國第一家輪胎企業——大中華輪胎廠早期的成型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