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翻新
充滿希望的藍海產業
其實,市場對舊輪胎翻新產品的成見并非空穴來風。
現實:輪胎翻新作坊大行其道
報道中,央視對某地輪胎商家進行了暗訪,發現僅僅兩三個工人,一套十幾萬的設備就能支撐起一個廢舊輪胎翻新加工的作坊。
沒有質量檢測設備和環節,也沒有對廢舊輪胎是否適合翻新的鑒定,更不用提翻新身份證明和其他信息透明。
而近年來有關翻新輪胎質量問題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去年新華社對山西汾陽大量輪胎翻新作坊的調查報道,就揭示了大量不合規的翻新輪胎正在流向市場。
而更多因“活絡模”和“雙胞胎”造成的事故案例也在用生命證明著翻新輪胎市場的混亂。
然而,同樣在這期節目中,記者發現,中國輪胎循環利用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雖然整體水平仍有待提高,但其實不乏前景。
追問:產品質量其實有規范保障
由于輪胎橡膠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加之輪胎翻新可以讓輪胎生產利用更加高效,國家之前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0年本)》和《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20年本)》,以規范行業發展,提高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水平。此外,政府還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研發先進的廢舊輪胎處理技術,提高廢舊輪胎的利用率和資源化利用率。
市場:翻新輪胎銷售富有潛力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廢舊輪胎的產生量也在迅速增長,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壓力。
翻新輪胎在解決了舊輪胎處理問題的同時,也意味著類似翻新輪胎銷售這樣的相關業務有著很好的市場發掘潛力。
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率將進一步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和環保標準也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政府將繼續推動行業的規范化、規?;?、高值化發展,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
翻新輪胎業務想出頭
市場還要“走三關”
綜上可以看出,輪胎翻新其實有著不錯的商業化潛質,而之所以目前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主要還是在于輪胎行業內三個沒能跨越的難點。
貨源供給關
雖然之前我們說中國輪胎每年廢舊產品的生產量很高,但其中,具有翻新價值的“舊輪胎”,和只能分解回收的“廢輪胎”比例并不對等。
根據行業機構統計,雖然中國廢舊輪胎的產量逐年上升,但輪胎翻新的量卻逐年下降。
由于國內輪胎企業激烈的價格競爭,輪胎產品大多被做成了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少有企業會將成本花在輪胎的重復利用性能開發上。
這直接導致了大量舊輪胎失去了翻新的能力,也讓很多正規的輪胎翻新企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產能閑置,貨源的缺乏將會影響市場對這類產品的信心。
價格成本關
從翻新輪胎的角度看,這類產品最大的市場優勢就是較強的經濟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然而,實際上大部分正規輪胎翻新的廠家,其設備和材料更多依賴的是進口產品,這增加了輪胎翻新的成本。
加上當下新輪胎市場的低價競爭環境,正規廠商的翻新輪胎實際上很難形成相對的價格優勢。
形象關
實際上,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輪胎翻新這兩年其實正在經歷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輪胎翻新的小作坊不能得到有效的打擊,翻新輪胎產品的形象就很難實現,而消費者對翻新輪胎消費習慣的改變,是一個需要翻新工廠、上游輪胎廠商乃至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
輪胎翻新
廣闊市場,大有可為
在央視的節目最后,特別提到了將輪胎可翻新性作為行業標準,落實到輪胎生產制造環節中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未來更多的輪胎企業,可能會加入到輪胎翻新的賽道中來。推出可翻新的輪胎產品,或通過銷售渠道,為車主提供輪胎翻新的相關服務。
而對車主而言經濟性更強的翻新輪胎銷售,不僅僅是一項國家倡導的節能減排事業,更是汽車零部件消費日漸理性化大背景下,市場的可能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