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起,我國輪胎產量一直保持全球首位,輪胎工業發展迅猛。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輪胎產量達到5.65億條,子午化率為91%。如今,輪胎工業正進入后工業化時代,綠色輪胎成為未來發展關鍵。
放眼全球,輪胎工業發展至今已有近兩百年,期間經歷了充氣輪胎、子午輪胎兩大技術革命,目前則步入后工業時代,新一輪輪胎技術革命即將掀起。
作為全球輪胎工業的領頭羊,我國輪胎子午化率已接近極限,亟需新的突破。對此,提高輪胎生產技術和發展綠色輪胎是兩個主要方向。
盡管在產量上遙遙領先,但在產品品質、生產技術等方面,我國輪胎企業與國際輪胎巨頭還有一定差距。未來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盡快縮小差距。
20世紀90年代起,世界輪胎技術進入新時期,新一代子午輪胎即綠色輪胎橫空出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因此,發展綠色輪胎已成為我國輪胎工業未來的重中之重,也是縮小與國際輪胎巨頭差距的必然之舉。
隨著我國環境污染加重、資源限制日益突出,汽車行駛的環保性越來越受關注,綠色輪胎順理成章成為關注焦點。
在2010-2015年間,國家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綠色輪胎產業政策,以引領輪胎工業的綠色制造及消費,推動輪胎產品的升級換代。與此同時,在全國各地建設了數個輪胎實驗室和試驗場,為綠色輪胎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可以說,政府有關部門和龍頭輪胎企業共同推動下,綠色輪胎發展開端良好,逐漸從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中心向綠色輪胎生產基地轉變。
不過,綠色輪胎的發展依然面臨較大困境。首先,自主技術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目前,綠色輪胎的很多技術都是靠引進或模式,原創技術能力不強,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其次,產業化和市場供給難以提升。在中高端汽車方面,綠色輪胎的配套率較低;在替換輪胎市場,低檔次、低價格仍占據主流;在出口貿易方面,綠色輪胎受“雙反”影響大。
最后,生產成本高,市場接受度較低。由于綠色輪胎在生產工藝、原材料等方面要求較高,導致生產成本比普通子午線輪胎要高出不少,直接影響了市場接受度。
總的來說,綠色輪胎是未來輪胎工業的關鍵所在,前景可期。但發展綠色輪胎是一項綜合工程,還需要政府、企業等多個領域共同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