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行動首次將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列為“一級監管對象”,抽查比例增長70%。這一信號的釋放,標志著監管部門對電商渠道質量亂象的容忍已達臨界點。
回溯2024年質檢總局的專項抽查,一組數據足以讓整個汽車后市場行業警醒:
在抖音、京東、拼多多等6家平臺抽檢的28批次機動車發動機潤滑油中,1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39.29%;
27批次機動車輛制動液中,13批次“翻車”,不合格率攀升至48%。這意味著消費者有近五成概率買到導致剎車失靈的“致命液體”。
期待2025年的市監總局質量抽查行動,能夠繼續重點抽查輪胎、機油、制動液等關乎行車安全的汽配產品。
因為劣質汽配產品的危害遠不止于經濟損失。以潤滑油為例,長期使用不合格產品會導致發動機內部磨損加劇,油泥堆積,輕則縮短保養周期,重則引發拉缸、抱軸等嚴重故障。
制動液的問題則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制動液不合格會使制動系統響應變慢,制動距離明顯增加。在正常行駛中,可能因制動距離過長無法及時避讓障礙物或車輛,增加碰撞風險。
并且 使用不合格制動液還會導致制動力不足,嚴重時制動失靈,如在高速行駛或緊急情況時,可能導致無法及時停車引發事故。
這些不合格產品通過電商平臺流向全國,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主要看價格,不太關注品牌授權”,很容易就買到了不合格產品。
當造假成本不足正品三分之一,而平臺審核形同虛設時,電商渠道自然淪為假貨天堂。
行業生死考:以質量之名重鑄信任
當48%的制動液不合格率與70%的網抽增幅相遇, 市監總局 這場監管風暴早已超出普通打假范疇。它殘酷地撕開行業傷疤:低價競爭催生的劣幣驅逐良幣,終將反噬整個汽車后市場。
期待2025年的質量抽查行動,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保護,更是對實體經濟的一次“排毒療傷”。
這場事關行業存亡的大考中,最關鍵的考題并非技術,而是需要消費者思考:當一瓶制動液的原料成本就超過電商售價時,我們究竟想是想買回一個不合格的產品,還是想買會一個安全的保障?